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开春时,萧允谦奉旨巡查江南漕运。船队行至苏州港,远远就见码头上立着个熟悉的身影——周先生穿着新做的官袍,正指挥着船工卸粮,阿木站在他身边,手里捧着账本,对账的样子有模有样。

“殿下!”周先生看见船队,忙迎上来,脸上的皱纹里都堆着笑,“您看,这新到的漕粮,每袋都过了秤,账目清清楚楚,再不敢有半点含糊。”

萧允谦跳上岸,拍了拍他的肩膀:“周先生辛苦了。”目光扫过码头,见新修的官仓墙头上爬满了牵牛花,墙角还种着几株木兰花,虽没开花,枝桠却舒展得很。

“这花是阿秀种的。”阿木指着木兰苗,眼里闪着光,“她说殿下喜欢,等开花了,就给您寄晒干的花瓣。”

正说着,阿秀从仓房后跑出来,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蒸好的米糕,热气腾腾的。“殿下!尝尝我做的木兰米糕,是用义仓新收的米做的!”

米糕上印着小小的木兰花纹,入口清甜。萧允谦看着阿秀额角的细汗,想起她在芦苇丛里瑟缩的模样,心里暖烘烘的——这才是日子该有的样子,有米香,有花香,有踏实的笑。

船队离港时,周先生让人搬来一坛新酿的米酒,说是用漕粮结余的米酿的,坛子上贴着张红纸,写着“风调雨顺”。“殿下,这酒您带着,路上解乏。往后这江南的漕运,您尽管放心,有我们盯着呢。”

船行至江面,萧允谦打开酒坛,酒香混着江风飘散开。李福全舀了一勺,咂咂嘴:“真香!比京城的御酒还对味儿。”

萧允谦笑着给他满上,自己也饮了一口。酒液入喉,带着点微醺的暖。他望着两岸的春色,农田里新插的秧苗绿油油的,村落里的炊烟笔直地升起,偶尔有孩童在岸边放纸鸢,风筝飞得老高,像只展翅的白鸟。

“你看那风筝。”萧允谦指着天上的白鸟风筝,“线在人手里,飞得再高,也不会迷了方向。”

李福全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忽然笑道:“殿下说的是风筝,也是咱们吧?心里那盏灯,就像手里的线,再远的路,也走不偏。”

萧允谦没说话,只是举杯对着阳光,酒液在光里泛着金,像融了一捧碎光。他想起太祖母的银钗,想起赵忠的话,想起阿秀的红绣鞋,想起周先生的账本——这些碎片拼在一起,竟是条开满兰花的路,从通州的芦苇丛,到京城的宫墙下,再到如今的江南水畔,一步一步,都踩着踏实的暖。

夜里泊船时,萧允谦坐在船头,就着灯笼的光看书。忽然听见舱外有细碎的响动,探头一看,是阿木托船工送来的信,信里夹着片晒干的木兰花瓣,阿秀歪歪扭扭地写着:“殿下,仓房后的木兰花开了,很香,等您回来。”

他把花瓣夹进书里,指尖触到书页上自己写的“心灯”二字,忽然明白,所谓心灯长明,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周先生账本上的认真,是阿木念书时的用功,是阿秀鞋上的木兰,是无数人心里那点不肯凉的热——这些光聚在一起,就成了照亮前路的火,成了铺满兰香的径。

江风轻轻吹过,灯笼的光在水面上晃出圈涟漪,像朵盛开的花。萧允谦摸出怀里的银钗,钗头的木兰花在光里静静绽放。他知道,前路还长,或许还会有暗礁,有迷雾,但只要这兰香不散,这心灯不灭,就总能走出坦途,看见花开满径,听见米香满仓。

船继续前行,载着酒香,载着花香,载着满船的踏实与盼头,往更远处去。江面上的月光,像铺了层碎银,照亮了船头的路,也照亮了心里的径。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