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4章

设假元宝骗农夫

从前有个农夫,靠辛苦耕田过日子,吃穿都很简朴,但性格特别吝啬,家里倒攒下不少钱。外省有个骗子来到这地方,知道这农夫贪心又没见识,就打听好他某天会在某处耕田,提前把两个假元宝(共重一百两)埋在那里。等农夫正在田里卖力耕作时,骗子故意在田边山坡上左找右找。农夫问:“你这人在这儿找什么?”骗子说:“我在找东西,你问这个干嘛?”农夫只好没再说话。骗子又对着这棵树认认、那棵树看看,一副丢了东西的样子。农夫又问:“你这人真可笑,老在山上认树做什么?”

骗子说:“实不相瞒,我父亲早年被流贼劫掠,后来也入了伙,攒了很多银子。他孤身一人不好带,就把银子埋在各处,还留了账本登记,打算后来回来取,可惜他去世了。现在我照着账本找这里树下埋的银子,却分不清是哪棵树。幸亏遇见你在这儿,能不能帮我找找?要是找到了,分你些也没关系。”农夫一听,就扛着锄头一起找,果然在一棵树下挖出了两个元宝。骗子假装特别高兴,说:“这里能找到,其他地方也能找到了!我真的会分你些,但这儿没锤子凿子没法分。”又说:“这些银子我没地方藏,不如去你家,你帮我找完剩下的,我分几个元宝谢你,你看怎么样?”

农夫说:“好是好,但我和你素不相识,突然带回家来往,岂不是让人怀疑?”骗子说:“那得假装是亲戚才行。”农夫说:“有了!我有个妻舅,六七岁时卖给了外江客人,至今没消息,就说你是我妻舅回来探望姐姐、姐夫,这不就行了?”接着把岳父岳母的姓名、长相,一五一十告诉了骗子。

农夫领着骗子回家,叫妻子出来见“舅舅”。他妻子见面就问:“弟弟的长相怎么和我不像?”骗子回答:“我在外地长大,那边风土不一样,所以长得不像。”妻子又问:“我父亲叫什么?长什么样?母亲叫什么?长什么样?”骗子回答得一点没错。妻子再问:“我叔叔叫什么?长什么样?”骗子说:“我小时候就出去了,只记得父母,不记得叔叔了。”妻子这才相信,杀了鸡、做了好菜,热情招待“弟弟”。农夫的兄弟等人也都摆酒席,好生款待。骗子对“姐夫”说:“我需要些零碎银子用,你家能不能拿十五六两给我?”农夫就拿了十多两真银给骗子花。

过了几天,骗子拿账本给“姐夫”看,说还有十几个元宝埋在某山某庵里。那庵没人住,农夫挑着两盒饭菜到了庵中。原来骗子早让两个同伙在庵里等着,一见面就把农夫捆在柱子上。两个同伙抽出牛尾尖刀,再三要杀他。骗子假装劝道:“我受姐夫厚待,吃了他兄弟不少鸡鱼,别杀我姐夫。”三个骗子吃完带来的饭菜就走了。农夫被困在庵里,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直到第二天下午,一个牧童路过,农夫喊救命才被解开绳子回家。妻子问:“怎么今天才回来?舅舅怎么没一起?”农夫懊恼地说:“别提他了,别提他了!”至今人们说被人骗了,还会用“别提他了”这句俗语。

最近江源地方有个人,也被骗子用这招骗了,但他妻子有见识,拿骗子的元宝用凿子一凿,发现是锡做的,立刻把骗子捆起来打,逼他招供后才放了。要是他妻子没见识,也会像前面的农夫一样上当,到时候后悔可就晚了。

按说这农夫辛苦劳作、省吃俭用才致富,本该庆幸,却被贪心驱使落入骗子圈套,丢了钱财还受了辱,反倒不如江源那个妇人有智慧。如今世道人心变坏,骗子手段百出,最近有“丢包贼”骗了很多人,江淮一带还有“扯遂法”,更难防备——骗子只要问你一句话,你一答应就会被迷惑,这是妖术,害人更多。世道人心败坏到这种地步了吗?我把这些事记下来,就是为了给出门的人提个醒。

冒州遇假银被骗

福建安海人钱天广,买了机布去山东冒州的药王会售卖。药王会从四月十五日开始,到二十五日结束,天下货物都在这儿交易,没有中间商,买卖双方直接议价。有个骗子用“漂白鏪银”来买布,每锭五两,里面掺杂的真银和假银颜色一模一样。骗子先拿丝银给天广看,用铁锥凿打,没看出异样,一连打了十几锭,颜色都一样。天广说不用再凿了。骗子就用这种漂白假银交易,总共给了六百多两,其中只有一百多两是真丝银,剩下的全是假银。银钱交完,布被搬走了。

天广收好银子,收拾行李,和同乡雇了骡车去临清买回头货,拿出银子才发现全是假的。这时后悔也晚了,但天广没太激动,只说:“是我太轻信这庙会了,别人出门做生意,可得引以为戒。”人们都感慨他度量大,遭这么大挫折,以后必定能发大财。骗子虽然骗到几百两银子,但天理昭昭,子孙肯定不会兴旺。假银天下到处都有,所以记下这事,让后人提防,别步天广的后尘。

按说骗子用假银,是商人最难防的,必须知道些辨别方法才能识破。我在壬子年秋天,在书坊找到一个小本子,里面讲辨别银真假的方法很清楚,抄录下来给出门做生意的人看看,假银一入眼就能认清。简单说几点:

元宝是矿石提炼的原银,现在官府解送钱粮的元宝,也是仿原银成色熔铸的,俗称“员宝”。松纹银和细丝银成色一样,都是足色银。摇丝银成色稍差,是银水倒入模具时用手摇动形成丝纹的,叫“摇丝”。水丝银(又叫干系)成色从七到九成五不等,都叫“水系”。画丝银是水系银没自然形成丝纹,用铁锥画上去的;吹丝银是九成水系银,倒入模具时用嘴吹筒吹成丝纹;吸丝银是用湿纸盖模具上,留个孔,银水从孔倒入,吸成丝纹,成色从七成到九成五,九成五看着像足色银。

茶花银是用九钱纹银加一钱铅,不用硝石直接熔铸,模具底部铺淡底,银水倒入后铅不露,形成粗丝纹,叫“茶花”。鼎银(汞银、水银银)是用五钱纹银加五钱半汞,在铁鼎中熔成红色,冷却后得一两银(含五分汞),能打成银锭或银饼,外面贴银箔,洒点墨掩盖太白,能做酒器、首饰,能拉出银丝,颜色略青。还有赤脚汞银,用三钱纹银、二钱铜丝、五钱半汞熔铸,不能打造,像水系银,但成色嫩,外层银箔颜色不均,赤脚汞银颜色红中带嫩,不如水系银成色老。这种造假银发家的,子孙往往不肖,家道很快萧条,靠害别人致富终究不长久。

吊铜银是模具四周嵌铜,再倒银水,铜藏在中间。辨别时看丝纹,不如细丝银清晰,纹粗而滞涩,可疑就凿开,铜就露出来了。铁碎银是模具先放铁碎,再倒银水,铁藏在银里,成色最低也有九成,九成五的有丝纹;用铜碎的叫包铕银,最低九成,九成五有丝纹,九成无丝纹。

钞子铜是用一两铜加三分银,炉中加白信石(像硝)熔铸,倒出后剪四边的三四分薄片,中心部分再熔再剪,反复几次,然后用银末磨极细,加酸砒草汁、三分硼砂煮,把铜放进去用筷子炒,取出用白水洗去药汁,颜色很白。有人问:“铜里只加三分银,后来又加三分银末,怎么能让银附在外面?”造假的说:“金银是至宝,先不加三分银,后来银末煮不上去;先加了,银末自然能附着。”这种假银叫“神仙银”,辨别时看银色像死鱼白,没有青白光泽,底部要么用胭脂点,要么用石朱点,从死鱼白和点脚处就能分清真假。

漂白鏪银熔铸时仿细丝银,模具很热、壁很薄,倒银后去掉下面部分,只留上面薄的,中间用白铜铸无壁的银锭,把上面的银片盖上去,下面用银箔合上,焊接后用锤子捶底部,看着和真银锅一样,凿开都难辨。辨别时看焊接处,火烧后失去自然青色,像死鱼白,所以叫“漂白”,这样一看就明白了。

煎饼银的方法:每钱铅配一分铜,一两九成银加一两铅,八成加二两铅,七成加三两铅。用炭装炉,慢扇火熔到铅花出现,过了就急扇火,等油珠大如豆子就盖盖,能出九成五成色;等金花灿烂,就做成“布心饼”“焦心饼”,底部有蟹眼回珠纹,两面皆白,就是松纹足色银。九成饼出炉就白,上面是鸡爪纹,底部也白;八成饼出炉略黑,用天砂擦才白,上面有跳蚤斑,剪开略白;七成饼出炉墨黑,用砂擦、盐梅水洗才白,剪口带红;六成比七成还差;五成就是“梅白饼”。

盐烧饼是用二钱五分银出一两货,用盐磨烂调水涂在饼上,火烧后锤掉一层铜渣,再用盐烧、再锤,反复几次,去掉外层铜,自然变白,叫“盐烧”;白铜熔的叫“白盐烧”。三铗饼底部是足色银,磨得像纸薄,中间熔白铜饼,上面用银熔出细丝,加二三钱铅,倒在炭锅成饼,再磨薄银片盖上面,焊接后剪去四边,中间的饼对面剪铗,能瞒过人。辨别时看饼较厚,上下是真银,中间颜色不同,用银在杉木上擦,会显出三种颜色。

车壳银(灌铅银)是用松纹细丝银锭,表面锥孔,用工具割开取走里面的银,留银壳,灌铅填满,再用银打尖堵住孔,铁凿凿过像真银锅。辨别时看凿痕处就能发现。倒茅饼是用上等白信石装在不漏水的罐里,盐泥封好,烧两炷香,取灯盏上的部分备用;用七钱银、三钱五分铜,快出炉时加七分信石,盖盖后取出,用天砂擦,上面有鸡爪纹,像九成银。辨别时九成银出炉自白,不用砂擦,这种饼剪口带黄,九成饼剪口自白,一看就清楚。

还有铁线饼、江山白、华光桥、神仙饼、糁铜饼、倒插铅等几十种奇巧假银,没法用语言全描述。懂行的人举一反三,就能明白大半。有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丧良心用假银换衣食度日,还算穷途末路,不足为怪;但现在有些贪官富人,家境殷实还换假银坑人,贪图富厚留给子孙,不知丧心悖理哪有善报,子孙怎会兴旺?士农工商交易,只用七成到细丝银,更低成色的别用。要是昧心欺人,不光阴曹地府的罪难偿,阳间法网也不会漏过。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