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3章

小沛城的死气,被一股骤然绷紧的锐意刺破。

刘备的决心一旦下定,整个队伍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括,迅速行动起来。简雍的书信遣快马送出,直奔豫州方向朱儁大军所在。关张二人则日夜操练那几百残兵,虽装备破旧,但那股历经血火幸存下来的悍勇之气,却被重新激发出来。

张牧的身体在粗糙却充足的食物和短暂的休养下,快速恢复。他没有再安于榻上,而是主动向刘备请缨,协助简雍处理一些文书琐事,并凭借超越时代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关注,将队伍那点可怜的物资、人员状况整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能提出一些改善伙食、预防疫病的小建议,虽杯水车薪,却也让刘备和简雍刮目相看。

等待回音的日子焦灼而漫长。每一次马蹄声响起,都让所有人的心提到嗓子眼。

终于,在信使派出后的第十日,一骑来自朱军军的传令兵,带来了回音!

没有书信,只有口信。

那传令兵态度算不上热情,甚至有些公事公办的冷淡,但话语的内容却让所有人心头一块大石落地!

“朱将军有令,念刘玄德乃卢子干旧部,有心讨贼,准其所请。令尔部即刻开拔,前往宛城西北五十里处报道,编入偏师,受荡寇将军孙坚节制,负责清剿侧翼溃匪,疏通粮道。不得有误!”

命令简短,甚至带着一丝打发意味(编入孙坚部下,而非直属朱儁),但终究是同意了!他们获得了踏上战场的资格!

“孙文台?”刘备听到这个名字,眉头微不可查地动了一下。孙坚勇猛善战,但其人性情刚愎,并非易与之辈。但此刻,已容不得挑剔。

“末将领命!”刘备毫不犹豫,对着那传令兵躬身应诺。

送走传令兵,营地中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哪怕只是偏师,哪怕只是清剿溃匪,也远比困死在小沛强!

“速速准备!明日黎明,拔营出发!”刘备的命令斩钉截铁。

没有多余的告别,也没有来自徐州的任何表示。刘备军就像一颗被轻轻拂去的尘埃,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小沛,再次投身于那滚滚的战争洪流之中,向着南阳宛城方向疾行。

一路无话。

越是靠近宛城地界,气氛越发紧张。战争的痕迹随处可见,废弃的村落,焦黑的土地,甚至偶尔能遇到小股溃散的黄巾兵,看到刘备这支队伍,如同惊弓之鸟般仓皇逃窜。

几日后,队伍抵达指定地点——一处位于山麓的旧汉军营地。这里已经驻扎了不少军队,旗号杂乱,显然都是朱儁麾下各路助战的豪强武装。营盘喧嚣,人员混杂,与皇甫嵩、曹操那种森严整肃的大营截然不同。

通报之后,一名孙坚麾下的军吏前来接引,态度倨傲,草草将刘备部安置在营地边缘一处最偏僻、条件最差的角落,丢下一句“孙将军有令,尔部休整一日,明日即向西北方向巡弋,清剿流匪,确保粮道畅通”,便扬长而去。

待遇可想而知。依旧是边缘角色,干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

张飞气得当场就要发作,被刘备死死按住。

“大哥!这孙坚也太……”

“翼德!”刘备脸色平静,眼神却深沉如井,“我等是来求功的,不是来求气的。疏通粮道,清剿溃匪,亦是重任。做好本分,军功自在其中。”

他转身对麾下士卒道:“扎营!哨探放出五里!严密戒备!”

队伍默默忙碌起来。

张牧观察着这座大营,发现各部之间泾渭分明,甚至互有敌意。孙坚本部兵马骄悍,其他豪强武装则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协调。朱儁的主力似乎正在围攻宛城,这里更像是一个前哨和补给基地,鱼龙混杂。

机会往往藏在混乱之中。

翌日,刘备便率队出营,沿着指定的路线开始巡弋。任务枯燥而危险,如同扫雷般清理着那些躲藏在山林丘壑中的黄巾溃兵。战斗规模不大,却频繁发生,关张二人勇力得到充分发挥,屡有斩获。

张牧并未随军出战,他被刘备留在营地,名义上协助简雍处理后勤,实则另有安排——观察,倾听,收集信息。

他利用杂役的身份,在营地中小心活动,听着各路军士的闲聊、抱怨,拼凑着战局的态势。

他了解到,宛城黄巾守将赵弘、韩忠等人异常顽强,凭借城高池深,负隅顽抗。朱儁围攻数月,伤亡不小,却迟迟未能破城。军中粮草消耗巨大,补给线时常受到溃匪骚扰,压力越来越大。

他还听到一个关键信息:朱儁似有改变策略的打算,不愿再强攻消耗,意图诱敌出城,但具体如何操作,尚不明朗。

几天后,刘备带队回营休整,虽小有斩获,但部队也疲惫不堪,且有减员。

听完张牧打探来的消息,刘备眉头紧锁:“朱将军欲诱敌?此事……或许是我等的机会。”

但如何把握?他们人微言轻,连孙坚的面都见不到几次,更遑论向朱儁献计?

张牧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低声道:“大人,或许……不必直接献计。”

“哦?”刘备看向他。

“朱将军欲诱敌,所虑者,无非是敌军不肯轻易出城。若此时,有一支队伍,能‘败’得恰到好处,溃逃得足够‘狼狈’,将追兵引入预定埋伏圈……”张牧的声音压得更低。

刘备眼中猛地一亮!

“佯败诱敌?!”

“正是!”张牧点头,“此计虽险,却最能体现我军价值!且我军新至,名声不显,黄巾贼必以为可欺。由我軍担任诱敌之师,再合适不过!只要计划周密,与主力配合得当,非但无大险,反而能立下奇功!”

关羽抚须道:“此计可行。然,须得朱将军或孙将军首肯,并周密部署方可。”

“那就想办法,让这个‘建议’,通过孙将军或者其麾下能说上话的人,‘恰好’被朱将军知晓!”张牧目光灼灼,“比如,大人明日可再去拜见孙将军,禀报军情时, ‘无意间’感慨一句‘若我军能诱得贼兵出城,哪怕拼死一战,能为大军创造战机,亦是值得’……话不必说透,只需留下这个念头即可。”

刘备闻言,深深看了张牧一眼,缓缓颔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善!”

次日,刘备再次求见孙坚。这次,他并未提及任何计策,只是例行公事般汇报了巡弋区域的敌情,最后,状似无奈地叹息一声:“可惜贼众龟缩不出,否则末将虽兵微将寡,亦愿拼死诱敌,为大军创造破城之机,虽死无憾!”

孙坚正值因攻城不利而心烦意乱,闻言先是不耐地摆手,但刘备离开后,那句话却在他脑中盘旋不去。

诱敌?

他立刻前往朱儁大帐商议。

又过了两日,朱�帅帐突然传来命令:召偏师各部将领议事!

刘备心中一动,知道计策可能奏效了。

议事归来后,刘备神色凝重中带着一丝兴奋。

“朱将军已决意采用诱敌之策!”他对关张简雍和张牧低声道,“我军被赋予重任——三日后,伴攻西门,许败诈逃,引贼军出城追击,至城西三十里落雁坡,那里自有大军埋伏!”

成了!

虽然任务极其危险,但机会终于来了!

“云长,翼德!此战关乎我军存亡与前途,务必成功!” “大哥放心!俺定杀得那些贼子哭爹喊娘!”张飞摩拳擦掌。 关羽丹凤眼微眯,重重点头:“必不辱命!”

接下来的三天,刘备军进行了最紧张的备战。张牧也忙碌起来,协助简雍准备诈败时需丢弃的辎重(空的、破损的),反复推演撤退路线,确保既能诱敌深入,又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三日后的清晨,战斗如期打响。

刘备率军猛攻宛城西门,声势浩大,却雷声大雨点小。守城的黄巾军一开始严阵以待,但很快发现这支汉军攻势虽猛,后劲却不足,装备也似乎很差。

战至午时,刘备军似乎力竭,阵型开始“混乱”,甚至出现了“溃逃”的迹象,旗帜、辎重丢弃一地。

城头上的黄巾守将韩忠见状,疑虑重重,但见汉军败相如此“真实”,又听闻这支队伍是刚来的偏师,战力不强,贪功之心大起!又见其溃逃方向并非汉军主力大营,警惕心大减。

“开城门!追!绝不能放跑了他们!”韩忠终于下令。

宛城西门洞开,大批黄巾军蜂拥而出,追杀“溃败”的刘备军!

“撤!快撤!”刘备亲自断后,且战且退,队伍看似慌乱,实则保持着基本的建制,沿着预定路线向落雁坡方向“逃窜”。

黄巾军见状,更加确信对方是真败,追杀的越发凶猛。

三十里路,追追逃逃,喊杀震天。

当黄巾追兵尽数涌入落雁坡那道狭窄的谷地时,突然之间,两侧山坡上鼓声震天,旌旗蔽日!

朱儁亲率的主力伏兵尽出!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滚木礌石轰鸣砸落!

“中计了!”黄巾军顿时大乱,哭爹喊娘,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

而原本“溃逃”的刘备军,此刻却猛地返身,如同露出了獠牙的饿狼,在关羽张飞的带领下,狠狠扎入了黄巾军的侧翼!

关羽青龙刀如死神镰刀,所过之处人头滚滚!张飞蛇矛咆哮,如入无人之境!刘备双剑翻飞,奋力砍杀!

一场完美的歼灭战!

是役,黄巾军损失惨重,主将韩忠被关羽于万军之中一刀斩于马下!宛城守军元气大伤!

夕阳西下,落雁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朱儁伫立在坡上,看着正在打扫战场的军队,目光最终落在了那支浴血奋战、成功完成诱敌任务的偏师身上,尤其是在阵中如同战神般的关张二人身上。

刘备上前复命,甲胄染血,却神色沉静:“末将复命,幸不辱命!”

朱儁看着刘备,又看了看他身后杀气腾腾的关张,原本冷淡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真正的赞赏笑容。

“玄德真乃信人也!此战,尔部当居首功!本帅定会如实向朝廷表奏!”

“谢将军!”刘备躬身,眼底深处,一丝压抑已久的火焰,终于熊熊燃烧起来。

张牧站在后方,看着被众将簇拥着的刘备,看着朱儁赞赏的目光,知道他们终于在这惨烈的战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挣得了一席之地。

虽然前途依旧艰难,但通往未来的路,已然不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