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夜阁楼疑似被窥探后,沈知意与林微月行事愈发谨慎。 她们减少了见面的次数,即便相见,也改在林微月居住的厢房内,且必定选择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交谈声压得极低,如同耳语。
沈知意加紧了对内库清点事宜的渗透。她利用尚宫局掌管部分宫内物资调配的职权,以及这些年经营下来的人脉,终于成功地将两名心腹小太监安插进了此次清点晾晒药材的辅助人员名单中。她给了他们明确的指示:留意“碧血灵芝”,若能确认其所在库房编号及大致位置,便是大功一件,切勿擅自行动。
与此同时,她对那份摹写高手的名单调查也并未停止,只是方式更加隐蔽。她不再直接调阅档案,而是通过旁敲侧击、闲聊打听的方式,从一些老宫人口中搜集关于那三人的零碎信息。
林微月则几乎足不出户,整日埋首于故纸堆中。她不再局限于医学典籍,开始有意识地查找永和十七年前后的宫廷记事、人员调动记录,甚至是一些看似无关的赏罚清单,试图从浩繁的卷帙中,找到那根能将所有线索串联起来的金线。
然而,对手似乎也察觉到了她们的按兵不动,或者说,是在酝酿着更大的风暴。宫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起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悄然弥漫。
这日傍晚,沈知意正在尚宫局处理公务,掌事宫女云袖匆匆进来,面色有些不安,屏退左右后,低声道:“尚宫,方才奴婢去内务府取份例,听到几个小太监在嚼舌根……说的,说的竟是林姑娘……”
沈知意执笔的手一顿,抬起眼:“说什么?” 云袖犹豫了一下,低声道:“他们说……说林姑娘在翰林院并非安分抄书,而是……而是时常与某些不得见的旧臣暗中传递消息,甚至……甚至可能夹带禁物出入……”
沈知意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谣言! 而且是极其恶毒的谣言!直指林微月罪臣之女的身份,暗示其图谋不轨。这种谣言一旦散开,根本无需证据,就足以再次将她打入万劫不复之地!
“可知源头从何而来?”沈知意声音冰冷。 云袖摇头:“奴婢悄悄打听,都说是听别人闲聊起的,查不到最初是谁说的。但传得很快,恐怕……恐怕已有风言风语传到上面耳朵里了。”
沈知意放下笔,指尖冰凉。这是对手的反击!她们无法直接找到证据,便用这种下作的手段,想要用谣言这把软刀子杀人于无形!
必须立刻阻止!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此刻越是慌乱,越是正中对方下怀。
“云袖,你立刻去找我们相熟的几位管事嬷嬷和太监,特别是长春宫淑妃那边的人,让他们也帮忙散播点‘闲话’。”沈知意眸光锐利,“就说,林氏罪眷深知皇恩浩荡,日夜抄录古籍不敢怠慢,因其字迹工整、校对细心,颇得翰林院几位老学士称赞,道其颇有悔过之心。记住,要说得自然,像是无意中感叹一般。”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对方散播恶言,她便反其道而行,散播“美言”,至少能混淆视听,不至于让谣言一面倒。
“是,奴婢明白!”云袖立刻领命而去。
沈知意独自坐在案前,心思旋转。仅仅被动防御是不够的,必须想办法破局。或许……可以从那份名单上的三人中选择一个作为突破口?
她重新拿出那份名单,目光在三个名字上来回巡视。 书画院掌事太监钱禄,油滑世故,是宫里的老油条。 司礼监随堂文书赵铭,背景不详,但能在司礼监任职,必不简单。 皇子所女官文姑姑,性情孤傲,深居简出,据说曾是某位获罪王爷的启蒙老师,因才学出众才被留在宫中……
文姑姑……王爷……永和十七年…… 沈知意脑中似乎有什么念头一闪而过,却快得抓不住。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小太监的通报声:“尚宫,翰林内院掌院学士派人送来一批需要核对用印的誊录卷宗。”
“抬进来。”沈知意收敛心神,恢复平静。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口小箱子进来,行礼后便退下了。 沈知意打开箱子,里面是厚厚一叠抄写工整的纸页,最上面放着一本清单册子。她拿起册子随手翻阅,目光却猛地顿住了!
这本清单册子的字迹……清秀挺拔,风骨盎然,正是林微月的笔迹。但让她震惊的不是这个,而是在册子最后一页的空白处,用极其轻微的笔力、几乎与纸张纹理融为一体的方式,写着两个小字:
“小心 文”
沈知意的心脏骤然漏跳了一拍! 微月在向她示警!?小心谁?文姑姑?! 为什么?她发现了什么?
沈知意立刻合上册子,面色如常地吩咐道:“将这些卷宗搬到内室,本宫要仔细核对。”她亲自抱起那口箱子,走进内室,反手关上门。
她迫不及待地重新拿出那本册子,对着灯光仔细查看那两个字。确实是微月的笔迹,而且写得极其谨慎小心,显然是在某种被监视或者不便明说的环境下匆匆写下的。
“小心文”……是让她小心文姑姑?文姑姑就是那个摹写高手?还是文姑姑发现了微月在调查什么?或者……文姑姑本身就是幕后黑手的人?甚至可能就是那个下毒者?
无数种可能性瞬间涌入沈知意的脑海,让她心乱如麻。微月突然传递出这样的信息,必定是遇到了极其紧急或危险的情况!
她必须立刻去一趟翰林内院!但此刻天色已晚,没有合适的理由贸然前往,反而引人怀疑。
沈知意强迫自己坐下,深吸几口气。越急越要冷静。 微月还能送出消息,说明暂时安全。她传递的是“小心”,而非“求救”,意味着是一种预警。
她仔细回想关于文姑姑的一切信息:性情孤傲,精通书画,曾教导王爷,在皇子所地位超然……这样一个看似与世无争的女官,为何会让微月觉得需要“小心”?
沈知意猛地想起,永和十七年冬,姑姑沈贵妃病重期间,当时还年幼的三皇子(即如今的某位藩王)似乎也染过一场小风寒,陛下曾下令让太医署精心照料……当时负责皇子书画课业的,正是这位文姑姑!她完全有机会接触到太医的处方和笔迹!
难道……文姑姑就是那个模仿笔迹的人?她的动机是什么?与那位藩王有关?
线索似乎开始纠缠在一起,指向某个令人不安的方向。
沈知意再也坐不住了。她必须见到林微月,问清楚这两个字背后的含义!
她起身,唤来云袖,吩咐道:“去准备一些上等的笔墨纸砚,就说本宫偶得前朝古方,需请教翰林院学士鉴别真伪,即刻便要过去。”
“现在?”云袖讶异,已是亥时了。
“对,现在。”沈知意语气坚决,“快去。”
然而,就在云袖领命欲去准备时,另一个小太监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声音带着哭腔:
“禀、禀尚宫!不好了!翰林内院……走水了!!”
“什么?!”沈知意如遭雷击,猛地站起身,眼前一阵发黑,“哪里有水?!快说!”
“好、好像就是……就是存放古籍书库和……和旁边厢房的那一带!”小太监吓得语无伦次。
书库!厢房!那是林微月居住和工作的地方! 沈知意只觉得浑身血液瞬间冻结,她一把推开小太监,疯了一般朝翰林内院的方向冲去!
夜风中,已然传来了急促的铜锣声和混乱的呼喊声,远处天际,被一抹不祥的红光隐隐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