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教学楼顶,林观音的课桌就堆成了“公益发明工坊”:左边是用旧键盘改装的“盲文学习板”,按键上刻着凸起的字母盲文;中间摆着个贴满太阳能板的“便携学习灯”,灯杆上缠着可折叠的课本支架;右边摊着厚厚一叠图纸,画着“乡村教室简易投影仪”的组装步骤,旁边还放着几个拆下来的旧手机屏幕——这是他熬了三个晚上,为偏远地区孩子设计的“零成本学习工具包”。

“观音哥,你这是要把‘元宇宙学习舱’的思路,落地到现实里啊?”同桌拿起盲文学习板,指尖划过凸起的按键,惊讶地发现按下去会发出对应字母的读音,“连语音提示都有,这也太贴心了!”林观音正在调试学习灯的太阳能板,抬头笑了笑:“上次看纪录片,发现有些乡村学校的孩子没台灯,晚上没法写作业;还有视障小朋友,连课本都没法读——咱们搞知识,不能只在教室里玩,得让更多人用得上才行!”

这话不是空话。林观音早就启动了“知识普惠计划”,第一步就是“旧物改造”。他在学校发起“旧设备捐赠活动”,把同学们捐的旧手机、旧键盘、旧台灯收集起来,拆解、重组:旧手机屏幕改成“迷你电子书阅读器”,预装了从公益网站下载的教材和课外书,还支持“语音朗读”;旧键盘拆出按键,粘在木板上做成“盲文学习板”,连接简易电路板,按下按键就能触发语音;旧台灯加装太阳能板,白天晒晒太阳,晚上就能亮四五个小时,还能给手机充电——一套“学习工具包”成本不到五十块,却能解决乡村孩子的大问题。

为了让工具包“好用又耐用”,林观音还特意搞了场“乡村模拟测试”。他让班里同学扮演“乡村孩子”,在教室里搭起“简易课桌”,模拟停电、光线不足的环境,测试工具包的性能:学习灯在昏暗环境下亮度够不够?电子书阅读器在没网的情况下能不能打开?盲文学习板的语音提示清不清晰?测试中发现“太阳能板阴天充电慢”,他就加了个“手摇发电装置”;发现“电子书字体太小”,就优化程序,增加“字体放大功能”,连细节都抠到极致。

最绝的是他的“知识普惠方法论”,把复杂的使用步骤变成“顺口溜”。比如“简易投影仪”的组装,他编了个口诀:“旧手机当屏幕,硬纸板做机箱,放大镜放前方,对准墙面就亮堂”;“盲文学习板”的用法,写成“按按键,听声音,指尖摸,记分明,每天练十分钟,盲文也能学得精”。他还拍了“手把手教学视频”,用方言和普通话双语讲解,避免乡村老师和孩子看不懂,视频里没有复杂术语,全是“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的白话,连七十岁的老奶奶都能跟着学。

林观音的“知识普惠”还不止于工具。他联合班里的同学,搞了个“云端知识课堂”,每周六晚上用直播的方式,给乡村孩子上课——但不是传统的“讲课”,而是用“玩中学”的方式:教数学,就用“石头摆算式”;教语文,就编“古诗拍手歌”;教英语,就用“单词手势舞”。有次教“生态保护”,他带着孩子们“云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用手机拍树叶,教他们算“叶脉的对称规律”,还让他们找家里的植物对比,连乡村老师都反馈:“孩子们以前上课爱走神,现在盼着周六的直播课,说比动画片还好看!”

为了让“云端课堂”更有针对性,林观音还做了“知识需求调研”。他通过公益组织,收集乡村孩子的“学习痛点”:有的孩子怕数学应用题,有的孩子记不住英语单词,有的孩子对科学实验感兴趣。针对这些需求,他定制了“个性化课程”:怕应用题,就用“生活场景编题目”,比如“算家里种的玉米能卖多少钱”;记不住单词,就搞“单词接龙比赛”,连麦互动赢“虚拟小奖品”;对科学感兴趣,就教“用矿泉水瓶做净水器”,让孩子在家就能做实验,真正做到“按需教学”。

林观音的“知识普惠计划”很快引起了社会关注。有公益组织联系他,想批量生产他设计的“学习工具包”;有企业愿意捐赠新的太阳能板和电路板,让工具包性能更好;甚至有电视台来采访他,问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他笑着说:“天才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来帮更多人变得优秀的——我希望每个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有机会爱上学习,都能感受到知识的快乐。”

采访播出后,全国各地的人都给林观音寄来旧设备,还有大学生志愿者主动加入“云端课堂”,帮忙备课、直播;有个视障小朋友给他寄了封信,用盲文写着:“谢谢哥哥的学习板,我现在能自己‘读’课本了,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做个帮别人的人。”林观音把信贴在书桌前,每次看到都觉得充满力量——这比任何奖项都让他开心。

最近,林观音又在忙新项目:“乡村教师赋能计划”。他发现乡村老师缺乏“趣味教学方法”,就把自己的“元宇宙学习舱”“知识盲盒”等方案,整理成“简易教学手册”,还搞了“线上培训课”,教老师怎么用“旧物做教具”,怎么用“游戏化方式上课”。有个乡村老师学完后,用“石头算数学题”的方法教孩子,班里的数学平均分提高了十五分,特意给林观音发消息:“你的方法太管用了,孩子们现在觉得学习是件开心的事!”

这天放学,林观音背着装满“学习工具包”的书包,要去公益组织送最新的改进版。路上遇到个卖糖葫芦的老爷爷,老爷爷说:“听说你帮乡下孩子做学习的东西,爷爷没什么能帮的,给你串糖葫芦,酸酸甜甜,像学习一样,越学越有滋味!”林观音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甜丝丝的味道从嘴里传到心里。

他抬头看了看天,夕阳把云朵染成了橘红色,像小时候课本里画的样子。他想起刚开始做“知识普惠”时,有人说他“瞎折腾”,说“天才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没必要管别人”,但他始终觉得,真正的天才,不是比别人聪明多少,而是能把自己的聪明,变成照亮别人的光。

书包里的学习灯轻轻晃着,太阳能板反射着夕阳的光,像一颗小小的星星。林观音加快脚步,他知道,还有很多孩子在等着这些“知识工具”,还有很多“知识普惠”的故事要写——而他的“天才成长史”,最精彩的篇章,从来不是自己有多厉害,而是能帮更多人,一起变得厉害。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