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3章

章节名称:《大司马的“人设”》

自打扳倒淳于长、又帮着平定了楚王叛乱,我在朝堂上的日子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以前见了我就翻白眼的老臣,现在见了我都得拱手喊“王大人”;以前总跟我抢差事的黄门郎,现在有了好差事都得先问我“您要不要”;连宫里的小太监,见了我都得偷偷塞块糖,说“王大人您辛苦”。

阿福每天给我梳头都笑得合不拢嘴:“少爷!您现在可太厉害了!昨天我去买豆腐,王大爷非要多给我一块,说‘这是给王青天的!’”

我敲了敲他的脑袋:“什么王青天!低调!低调懂不懂?树大招风,小心哪天风把咱们这棵树吹倒了!”

嘴上这么说,心里却美得不行——谁不喜欢被人夸啊!尤其是“王青天”这个称呼,比“黄门郎王莽”听着带劲多了!

不过我可没飘!穿越前看的那些宫斗剧可不是白看的——越是风光,越得夹紧尾巴做人!淳于长就是前车之鉴,太嚣张才栽了跟头!

所以我继续深化我的“忠直清廉”人设,每天上班比鸡起得早,下班比狗回得晚,奏章整理得比谁都整齐,皇帝交代的差事办得比谁都漂亮。

这天早朝,汉成帝刚坐下就皱着眉叹气:“最近边关不太平,军费紧张,各位爱卿有什么好办法吗?”

底下的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谁愿意主动提“省钱”啊?一提省钱就得动自己的利益,傻子才干!

我一看机会来了,赶紧站出来:“陛下!臣有一计!咱们可以从皇宫的用度入手,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比如宫里的珍宝摆件,可以暂时封存;御膳房的菜品,可以减少几样;太监宫女的数量,也可以适当裁减!这样一来,每个月能省不少钱,正好补充边关军费!”

这话一出,朝堂上立马安静了——谁都没想到我会拿皇宫开刀!

有个老臣赶紧站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皇宫用度是皇家体面,怎么能随便裁减?传出去会被诸侯笑话的!”

我立马反驳:“大人此言差矣!皇家体面不是靠珍宝摆件撑起来的,是靠百姓安居乐业、边关安稳撑起来的!现在边关将士连棉衣都穿不上,咱们在宫里铺张浪费,对得起他们吗?对得起天下百姓吗?”

这话一说完,底下立马有几个清流大臣附和:“王大人说得对!百姓都快吃不上饭了,皇宫确实该节俭!”“咱们当大臣的,更该带头省钱,为陛下分忧!”

汉成帝也点点头:“王莽说得有道理!就按你说的办!从今天起,皇宫用度减半,省下的钱全部充作军费!”

我心里偷着乐——第一步成功!既博得了“忠君爱国”的名声,又让皇帝觉得我一心为公,不谋私利!

可我没想到,这事儿还没过去三天,又出了个岔子!

那天我刚下朝,就看见一群百姓跪在宫门口哭,手里还举着“求陛下为民做主”的牌子。我赶紧走过去问怎么回事,为首的老农哭着说:“王大人!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淳于长的党羽李三,纵容家奴抢我们的粮食,还把我儿子打伤了!我们去县衙告状,县官根本不敢管!”

“李三?”我心里一沉——这李三是淳于长的头号心腹,淳于长倒台后,他靠着贿赂官员保住了爵位,现在还敢这么嚣张!

我赶紧安慰老农:“大爷您别着急!这事我管定了!我现在就去面见陛下,弹劾李三!”

我转身就往皇宫跑,刚到门口就遇见了刘大人。刘大人拉住我,小声说:“王莽,你可别冲动!李三跟丞相有关系,你弹劾他,就是得罪丞相!”

我冷笑一声:“丞相又怎么样?他纵容家奴欺行霸市,就是不对!我要是不管,对得起‘王青天’这个称呼吗?对得起老百姓吗?”

刘大人叹了口气:“你啊!就是太正直了!好吧,我跟你一起去,帮你说两句!”

我和刘大人一起面见汉成帝,把李三的罪状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还把老农的状纸递了上去。汉成帝看了,气得拍桌子:“李三这个狗东西!淳于长倒了,他还敢这么嚣张!王莽,这件事就交给你办,一定要严惩李三,给百姓一个交代!”

“臣遵旨!”我赶紧领旨。

当天下午,我就带着官差去了李三家。李三正在家里喝酒,见我来了,还嚣张得很:“王莽!你敢闯我的府第?我可是丞相的人!”

我冷笑一声:“丞相的人也不行!你纵容家奴欺行霸市,打伤百姓,证据确凿!来人!把李三拿下!”

官差们冲上去,一下子就把李三绑了起来。李三还想反抗,大喊:“我要去告你!我要去告你!”

我笑着说:“你尽管去告!我王莽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你告!”

我不仅把李三抓了起来,还把他的家奴也一并抓了,追回了被抢的粮食,还给老农的儿子赔了医药费。老农感动得跪在地上给我磕头:“王大人!您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这事很快就传遍了京城,百姓们都喊我“王青天”,连街头巷尾都在唱:“王青天,办实事,为民做主不含糊!”

阿福把歌词学给我听,笑得直拍腿:“少爷!您现在可太有名了!连小孩子都会唱您的歌!”

我心里美滋滋的,可嘴上还是得装谦虚:“这都是我应该做的!为民做主,是当官的本分!”

其实我心里清楚,这都是我用了现代的“公关策略”——不仅要办实事,还要让老百姓知道我在办实事!比如让小李带着学子们去街头宣传,让王大爷在卖豆腐的时候跟街坊邻居聊天,把我的“事迹”一点点传出去。

这样一来,就算有政敌想抹黑我,也得先看看老百姓答应不答应!道德层面我站得稳稳的,他们根本攻不破!

有一次,丞相想找我的茬,在朝堂上说:“王莽最近风头太盛,怕是有点骄傲自满了!”

结果还没等我说话,底下的清流大臣就纷纷反驳:“丞相大人此言差矣!王大人一心为民,怎么能说是骄傲自满?”“要是所有官员都像王大人这样,天下早就太平了!”

连汉成帝都帮我说话:“王莽做得很好,朕很满意!丞相,你就别瞎琢磨了!”

丞相脸都绿了,再也不敢找我的茬。我心里偷着乐——这就是舆论的力量!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声望越来越高,不仅朝堂上的大臣佩服我,民间的百姓更是把我当成了“救星”。有次我微服私访,走到东市,百姓们都围过来跟我打招呼,有的给我塞水果,有的给我送点心,还有个老太太拉着我的手,非要给我做鞋。

阿福在旁边看得眼睛都直了:“少爷!您现在比皇帝还受欢迎!”

我赶紧把阿福拉到一边:“别瞎说!这话要是被人听见,咱们就完了!”

可我心里却有点隐隐不安——声望太高,不一定是好事。穿越前看的历史书里,多少忠臣都是因为声望太高,被皇帝猜忌,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果然,没过多久,麻烦就来了!

那天我去参加一个大臣的宴会,宴会快结束的时候,跟我交好的张大人拉着我,走到一个僻静的角落,忧心忡忡地说:“巨君,我有句话想跟你说。”

“张大人,您有话尽管说!”我赶紧说。

张大人叹了口气:“巨君,你如今美名广播,这是好事,可也是坏事啊!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你现在声望这么高,比陛下还受欢迎,恐招致上位者猜忌啊!”

我心里一凛:“您的意思是……陛下猜忌我?”

张大人点点头:“前两天我跟陛下聊天,陛下问起你,说‘王莽现在声望这么高,老百姓都只知有王莽,不知有朕’,语气里带着点不满。你可得小心点,别再这么出风头了,不然迟早会出事!”

我心里“咯噔”一下——果然!汉成帝开始猜忌我了!

以前我还觉得,只要我一心为公,皇帝就会信任我。可现在看来,我还是太天真了——皇帝最在意的,是自己的权力!不管你是不是忠臣,只要威胁到他的权力,他就会对你下手!

张大人拍了拍我的肩膀:“巨君,听我一句劝,以后少出点风头,多让让其他大臣,别什么事都抢着做。有时候,‘平庸’一点,反而能活得更长久!”

我点点头:“多谢张大人提醒!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想了很久。阿福端来晚饭,见我愁眉苦脸的,赶紧问:“少爷,您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您了?”

我摇摇头:“没人欺负我,就是有点烦心事。阿福,你说要是一个人太优秀了,被别人嫉妒,该怎么办?”

阿福想了想,说:“那简单啊!故意犯点小错,让别人觉得你也不是那么厉害!比如我,每次跟老张比力气,都会故意输给他,这样他就不会嫉妒我了!”

我眼睛一亮:对啊!阿福这主意虽然简单,却说到了点子上!我可以故意“犯点小错”,比如在朝堂上故意说错几句话,或者把一些不重要的差事办得稍微差点,让汉成帝觉得我也不是那么“完美”,这样他就不会再猜忌我了!

说干就干!第二天早朝,汉成帝问大家对“盐铁专卖”有什么看法。以前这种时候,我肯定会第一个站出来,说得头头是道。可这次,我故意低着头,不说话。

汉成帝看了我一眼,问:“王莽,你怎么不说话?你对盐铁专卖有什么看法?”

我赶紧站起来,装作犹豫的样子:“陛下,臣……臣觉得盐铁专卖挺好的,能增加国库收入,没什么意见。”

汉成帝皱了皱眉:“就这些?你以前不是有很多想法吗?”

我赶紧说:“陛下,臣最近身体不太舒服,脑子有点糊涂,怕说错话耽误事,所以不敢乱提意见。还是听其他大臣的吧!”

其他大臣一看我不说话,赶紧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盐铁专卖好,有的说盐铁专卖不好,吵得不可开交。汉成帝虽然有点不满意,但也没再说什么。

散朝后,刘大人拉住我,小声说:“王莽,你今天怎么了?平时你对盐铁专卖不是有很多想法吗?怎么今天一句话都不说?”

我笑着说:“刘大人,我最近确实身体不太舒服,脑子转不过来,怕说错话。再说了,其他大臣也有很多好想法,我就不抢他们的风头了。”

刘大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你做得对!有时候,少说话比多说话好!”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故意“低调”——朝堂上很少发言,有了差事也会推给其他大臣,甚至还故意把一份不重要的奏章整理错了几处。

汉成帝看在眼里,脸上的不满渐渐消失了。有一次,他还笑着说:“王莽最近好像沉稳了不少,不像以前那么急躁了,挺好!”

我心里松了口气——看来我的“韬光养晦”计划成功了!

可我没想到,我这边刚低调下来,那边就有人开始“作妖”了!

那天我正在家里看书,老张突然跑进来,气喘吁吁地说:“少爷!不好了!李三被放出来了!还在东市说您的坏话,说您是‘伪君子’,故意装清廉!”

我心里一沉:“什么?李三被放出来了?谁放的?”

老张说:“听说是丞相保的!丞相说李三只是‘一时糊涂’,罚点钱就行了,没必要关这么久。李三出来后,就去东市喝酒,还跟人说‘王莽那小子,表面上装清廉,背地里不知道贪了多少好处,我就是因为知道他的秘密,才被他陷害的’!”

我气得拍桌子:“这个李三!居然还敢造谣!不行,我得去教训教训他!”

阿福赶紧拉住我:“少爷!别去!张大人不是说让您低调吗?您要是现在去跟李三吵架,又会出风头,陛下又会猜忌您的!”

我冷静下来——阿福说得对!我要是现在去找李三,就算赢了,也会被人说“仗势欺人”,还会让汉成帝觉得我“心胸狭隘”,得不偿失!

陈默走过来,说:“主公,别生气!对付这种人,不用您亲自出手。咱们可以让小李带着学子们去东市,跟老百姓说说李三的罪行,再说说您的好处,让老百姓自己判断谁对谁错。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不会相信李三的谣言!”

我点点头:“好主意!就这么办!让小李赶紧去,一定要把谣言压下去!”

小李接到命令,立马带着十几个学子去了东市。他们在东市摆了个摊子,跟老百姓说李三以前怎么纵容家奴欺行霸市,怎么打伤老农的儿子,又怎么被抓起来的;还说我怎么帮老百姓追回粮食,怎么为老百姓做主,怎么节俭用度补充军费。

老百姓本来就相信我,再一听小李这么说,更觉得李三是在造谣。有个老农还拿着锄头,跑到李三喝酒的酒馆,大声说:“李三!你这个坏人!还敢说王大人的坏话!我们老百姓都相信王大人,你赶紧滚出京城!”

李三被吓得脸色惨白,赶紧跑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相信李三的谣言了。

我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就算我“低调”,也不用怕别人造谣!只要我平时做得好,老百姓相信我,就算有人想抹黑我,也没用!

日子又恢复了平静,我继续“韬光养晦”,朝堂上少发言,多让贤,偶尔还故意“犯点小错”。汉成帝对我的猜忌越来越少,甚至还经常把一些重要的差事交给我办。

有一次,汉成帝把我叫到宫里,笑着说:“王莽,最近边关又有点紧张,你去趟边关,慰问一下将士们,顺便看看军费够不够用。”

我赶紧跪下领旨:“臣遵旨!一定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心里却琢磨着——汉成帝居然让我去边关慰问将士,这说明他对我的信任又回来了!看来我的“韬光养晦”计划不仅没让我失去权力,反而让我更受信任了!

回到家,我开始收拾行李。阿福兴奋地说:“少爷!咱们要去边关了!听说边关有很多好吃的,还有马奶酒,我还没喝过呢!”

我笑着说:“放心!到了边关,我带你喝个够!不过你可得听话,别到处乱跑,边关可不比京城,危险得很!”

陈默走过来,说:“主公,这次去边关,咱们可得小心点。边关将领大多是淳于长的旧部,说不定有人会对您不利。我建议让老张带着几个兄弟跟您一起去,保护您的安全。”

我点点头:“好!让老张跟我一起去!另外,你在京城也要多注意,要是有什么动静,赶紧给我传信!”

一切准备就绪,第二天一早,我就带着老张和几个护卫,骑着马,往边关出发。

边关离京城很远,走了大概半个月,才看到边关的城墙。城墙又高又厚,上面站着守卫的将士,一个个精神抖擞。

我们刚到城门口,就有一个将领跑过来,拱手说:“可是王大人?末将早已接到通知,在此等候多时了!”

我赶紧下马,笑着说:“将军客气了!劳烦你久等了!”

将领笑着说:“王大人为边关将士谋福利,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快随末将进城,末将已经备好了酒菜,为您接风洗尘!”

进了城,我发现边关的将士们虽然穿着旧棉衣,但一个个士气高昂。将领告诉我们,自从朝廷补充了军费,将士们不仅有了新棉衣,还能吃到肉了,所以士气特别高。

我心里很高兴——看来我之前提议的“节俭用度补充军费”,确实帮到了边关将士!

晚上,将领为我举办了接风宴。宴会上,将士们纷纷给我敬酒,感谢我为他们做的一切。我也喝了不少酒,有点晕乎乎的。

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声说:“将军!不好了!匈奴人来犯了!已经到城外了!”

将领脸色一变,赶紧站起来:“什么?!匈奴人怎么来了这么快?传我命令,全军集合,准备迎战!”

将士们纷纷站起来,拿起武器,往外跑。我也赶紧站起来,说:“将军,我跟你们一起去!”

将领摇摇头:“王大人,您是文官,不用去前线!您就在城里等着,末将一定能打退匈奴人!”

我坚持说:“不行!我是朝廷派来的慰问使,不能眼睁睁看着将士们在前线打仗,我自己在城里躲着!再说了,我虽然是文官,但也会点功夫,说不定能帮上忙!”

将领拗不过我,只能答应带我一起去。

来到城外,我看到匈奴人的军队黑压压的一片,大概有几千人,正在往城门这边冲。边关将士们已经摆好了阵型,拿着弓箭,准备迎战。

将领大喊一声:“放箭!”

将士们纷纷射箭,匈奴人中了不少箭,倒下了一片。可匈奴人还是源源不断地冲过来,很快就跟边关将士们打在了一起。

我虽然会点功夫,但也不敢冲上去跟匈奴人拼命,只能在后面帮着照顾受伤的将士,给他们递武器、包扎伤口。

老张跟在我身边,手里拿着一把大刀,谁敢靠近我,他就砍谁,保护得我严严实实的。

战斗持续了大概一个时辰,匈奴人终于被打退了。边关将士们虽然赢了,但也伤亡不少,城门口到处都是尸体和血迹。

将领看着战场,叹了口气:“匈奴人这次来势汹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得赶紧加固城墙,补充兵力,不然下次他们再来,咱们不一定能挡得住。”

我点点头:“将军说得对!我明天就写奏折,向陛下禀报这边的情况,让陛下再派点兵力和军费过来!”

回到城里,我赶紧写奏折,把边关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写了下来,请求汉成帝再派五千兵力和十万两银子过来。

写完奏折,我让护卫赶紧送回京城。护卫走后,我才松了口气,觉得浑身都累得不行。

可我没想到,这奏折送出去还没几天,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护卫在半路上被人截杀了,奏折也被抢走了!

我心里一沉:“什么?!奏折被抢走了?是谁干的?”

将领皱着眉:“肯定是匈奴人的奸细!他们不想让陛下知道这边的情况,所以才截杀了护卫,抢走了奏折!”

我摇摇头:“不一定是匈奴人的奸细。说不定是朝廷里的人,不想让我立功,所以才故意截杀护卫,抢走奏折!”

将领愣了一下:“朝廷里的人?谁会这么做?”

我心里琢磨着——会这么做的人,肯定是我的政敌!比如丞相,或者其他嫉妒我的大臣!他们不想让我在边关立功,所以才故意破坏我的奏折!

“不管是谁干的,咱们都得想办法把消息传出去!”我赶紧说,“要是陛下不知道这边的情况,不派兵力和军费过来,下次匈奴人再来,咱们肯定挡不住!”

将领点点头:“可现在护卫都派出去了,没人能去京城送信啊!”

我想了想,说:“我亲自去!我骑着快马,连夜赶路,应该能在三天内赶到京城!”

将领赶紧说:“不行!王大人,您要是走了,这边要是出了什么事,怎么办?再说了,路上太危险,您一个人去,我不放心!”

“没事!”我摇摇头,“我带着老张一起去,老张力气大,能保护我。这边有您在,我放心!咱们现在没时间犹豫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将领拗不过我,只能答应。

当天晚上,我和老张骑着快马,悄悄地离开了边关,往京城赶。路上很黑,还刮着风,冷得我直打哆嗦。

老张在旁边说:“少爷,您要是累了,咱们就停下来歇会儿吧!”

我摇摇头:“不行!得赶紧赶路!要是匈奴人再来,边关将士们没有兵力和军费,肯定挡不住!”

我们骑着马,连夜赶路,累了就换匹马,饿了就吃点干粮,一刻也不敢耽误。

走了大概两天,这天早上,我们终于快到京城了。可就在这时,突然从旁边的树林里冲出一群人,手里拿着刀,朝着我们冲过来!

我心里一紧:“不好!有埋伏!”

老张赶紧拔出刀,挡在我前面:“少爷,您别怕!有我在!”

那群人冲过来,跟老张打在了一起。我也拔出腰间的佩剑,准备帮忙。可我刚拔出剑,就看到为首的人居然是——丞相的儿子!

“是你!”我惊讶地说,“你为什么要拦我?”

丞相的儿子冷笑一声:“王莽!你以为你在边关立了功,就能回来继续出风头吗?我告诉你,不可能!我爹已经跟我说了,绝不会让你再这么得意下去!今天,我就要让你死在这里!”

我心里一沉:果然是丞相搞的鬼!他不仅截杀了我的护卫,抢走了我的奏折,还在这里设下埋伏,想杀了我!

老张跟那群人打得很激烈,虽然老张力气大,但对方人多,他很快就有点招架不住了,身上也被砍了几刀。

我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要是再这么打下去,我们肯定会被他们杀死!到时候,边关的消息传不出去,将士们就危险了!

就在这时,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还有人喊:“陛下有令!护送王大人回京!谁敢阻拦,格杀勿论!”

我心里一喜:是皇宫的侍卫!他们怎么来了?

丞相的儿子也愣住了,赶紧说:“快!杀了他们!别让他们跑了!”

可还没等他们动手,皇宫的侍卫就冲了过来,一下子就把他们包围了。为首的侍卫长说:“丞相之子,你竟敢拦截朝廷命官,还想杀人灭口!陛下已经知道了你的所作所为,特命我们前来捉拿你!”

丞相的儿子脸色惨白,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不……不可能!陛下怎么会知道?”

侍卫长冷笑一声:“陛下早就派人盯着你了!你以为你的小动作能瞒得过陛下吗?来人!把他们都拿下!”

侍卫们冲上去,一下子就把丞相的儿子和他的手下都绑了起来。

侍卫长走到我身边,拱手说:“王大人,让您受惊了!陛下听说您在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危险,特意派我们来接应您!”

我赶紧说:“多谢侍卫长!边关情况紧急,我得赶紧去面见陛下,禀报边关的情况!”

侍卫长点点头:“好!我们护送您去皇宫!”

来到皇宫,我赶紧面见汉成帝,把边关的情况和丞相之子拦截我的事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

汉成帝气得拍桌子:“丞相这个老东西!竟敢纵容儿子干出这种事!来人!把丞相抓起来,打入大牢!”

侍卫们赶紧去抓丞相。汉成帝看着我,说:“王莽,辛苦你了!你放心,朕这就派五千兵力和十万两银子去边关,一定不会让匈奴人得逞!”

我心里松了口气:“多谢陛下!有了兵力和军费,边关将士们肯定能打退匈奴人!”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声说:“陛下!不好了!皇后娘娘突然晕倒了!太医说情况很危险!”

汉成帝脸色一变,赶紧站起来:“什么?!皇后怎么会突然晕倒?快!带朕去看看!”

他看了我一眼,说:“王莽,你也跟朕一起去!”

我心里一紧:皇后晕倒了?会不会跟丞相有关?丞相是皇后的舅舅,他被抓了,皇后会不会是因为这件事受了刺激?

跟着汉成帝来到皇后的寝宫,我看到皇后躺在床上,脸色惨白,嘴唇发紫,几个太医围着床,一脸愁容。

汉成帝走到床边,握住皇后的手:“皇后,你怎么样?你别吓朕啊!”

皇后虚弱地睁开眼睛,说:“陛下……我没事……就是有点不舒服……你别抓我舅舅……求你了……”

汉成帝叹了口气:“皇后,不是朕想抓你舅舅,是他纵容儿子干了太多坏事,朕也是没办法啊!”

皇后还想说什么,突然又晕了过去。太医赶紧给她施针,忙活了半天,皇后才慢慢醒过来,但脸色还是很不好。

太医跪在地上,说:“陛下,皇后娘娘是因为受了惊吓,又忧思过度,导致气血攻心,才晕倒的。要是再受刺激,恐怕……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汉成帝皱着眉:“那该怎么办?总不能因为皇后,就放了丞相吧?”

太医摇摇头:“臣也不知道……只能让皇后娘娘好好休息,别再受刺激了。”

我心里琢磨着——要是因为皇后,汉成帝放了丞相,那我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丞相出来后,肯定会变本加厉地报复我!可要是不放丞相,皇后有生命危险,汉成帝肯定会怪罪我!

这可怎么办啊?

就在这时,汉成帝突然看着我,说:“王莽,你足智多谋,你有什么好办法吗?既能严惩丞相,又能让皇后不受刺激?”

我心里一紧:汉成帝把这个难题交给我了!要是我想不出好办法,不仅会得罪汉成帝,还会让皇后有危险!要是我想出了好办法,说不定能进一步获得汉成帝的信任,但也可能会让丞相的党羽更恨我!

我深吸一口气,脑子里飞快地转着——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严惩丞相,又能让皇后放心?

突然,我想到了一个主意:“陛下,臣有个办法!可以把丞相的爵位削了,家产充公,但不杀他,也不把他关入大牢,而是把他贬到外地,让他远离京城。这样既能严惩丞相,又不会让皇后觉得陛下太无情,皇后也就不会再受刺激了!”

汉成帝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既严惩了丞相,又给了皇后面子!就按你说的办!”

我心里松了口气——还好!总算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可就在这时,突然有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大声说:“陛下!不好了!丞相在大牢里自杀了!”

我心里一沉:“什么?!丞相自杀了?”

汉成帝也愣住了:“怎么会这样?朕不是已经决定不杀他了吗?他怎么还会自杀?”

侍卫说:“听狱卒说,丞相是因为知道自己会被贬到外地,觉得没脸见人,所以才自杀的!”

汉成帝叹了口气:“唉!丞相也是个可怜人!算了,既然他已经死了,就把他的尸体送回丞相府,让他家人好好安葬吧!”

我心里却有点不安——丞相真的是因为“没脸见人”才自杀的吗?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杀了他,嫁祸给我们?

要是真的是这样,那背后的人肯定还会有下一步动作!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我看着汉成帝,又看了看躺在床上的皇后,心里琢磨着——丞相死了,他的党羽会不会就此罢手?还是会继续报复我?皇后知道丞相死了,会不会再次受刺激?

就在这时,皇后突然又咳嗽起来,脸色变得更白了。太医赶紧上前,给她把脉,脸色越来越凝重。

我心里一紧:皇后不会有事吧?要是皇后出了什么事,汉成帝会不会怪罪我?

汉成帝也紧张地问:“太医,皇后怎么样了?”

太医跪在地上,说:“陛下……皇后娘娘的情况很不好……恐怕……恐怕撑不了多久了……”

汉成帝吓得脸色惨白,一下子坐在椅子上:“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充满了疑问——皇后真的会有事吗?要是皇后死了,朝廷会不会再次陷入混乱?我之前的“韬光养晦”计划,会不会就此泡汤?

接下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我能不能在这场宫廷风波中全身而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