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3章

第12章

三日后,奉天殿。

卯时刚过,天还未全亮,巨大的汉白玉广场上,已经站满了前来上朝的文武百官。

与往日的早朝不同,今日的气氛,格外凝重。

所有人都心照不宣,今天的朝会,主角不是国家大事,也不是边关战报,而是一个名叫朱夜的商人。

一个商人,要在这帝国的最高殿堂之上,与当朝储君对簿公堂。

这在大明开国以来,是破天荒的头一遭。

官员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着,眼神却不时地瞟向两个方向。

一个,是东宫属官聚集的地方。以黄子澄、齐泰为首的詹事府官员,个个面色严肃,眼神里带着一种志在必得的傲慢。经过这两日的奔走串联,他们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文官的支持。在他们看来,这场对质,胜负已定。

另一个方向,则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

朱夜。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青色布袍,这是商人所能穿的最好料子,但在这满朝的朱紫锦袍之中,依旧显得寒酸无比。

他没有官帽,只能束发,独自一人站在百官队列的末尾,身形挺拔,神色平静,仿佛不是来接受审判,而是来参观风景的。

这种极致的平静,与周围紧张压抑的气氛格格不入,引来了无数或好奇、或轻蔑、或同情的目光。

“那人就是朱夜?看着也不像三头六臂啊。”

“哼,一个市井小人,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竟能惊动圣驾。待会儿有他哭的时候。”

“我倒觉得此人胆色不凡。你看他那样子,哪里像是要掉脑袋的人?”

“胆子再大有什么用?得罪了东宫,神仙也救不了他。”

议论声中,鸿胪寺的官员高唱一声:“时辰到——!百官上殿——!”

厚重的殿门缓缓打开,百官们整理衣冠,鱼贯而入。

朱夜跟在队伍的最后,踏上了奉天殿那光滑如镜的金砖地面。

一入大殿,一股皇权的威压便扑面而来。九根巨大的盘龙金柱,直通穹顶,上面雕刻的巨龙仿佛随时都会活过来。大殿两侧,侍立着一排排身披金甲的御前侍卫,手持长戟,面无表情,如同雕塑。

而大殿的最深处,九层白玉台阶之上,那张巨大的龙椅上,端坐着一个身穿黄色龙袍的苍老身影。

正是大明帝国的开创者,洪武大帝,朱元璋。

他虽然年迈,但目光依旧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殿下的每一个人,仿佛能洞穿人心。

龙椅之下,左手边稍低的位置,摆着一张稍小的椅子,朱允炆穿着一身亲王规制的朝服,端坐其上。他的脸色有些发白,眼神飘忽,不敢与龙椅上的皇爷爷对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朱夜也跟着跪了下去,将头深深地埋在臂弯里。

他能感受到,一道锐利的目光,在他的身上停留了片刻。

“平身。”朱元璋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苍老的沙哑,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

百官起身,分列两旁。

朱夜依旧跪在原地,因为他没有官身,没有站立的资格。

大殿里一片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朱元璋的目光,从朱允炆苍白的脸上扫过,又落在了黄子澄的身上,最后,才定格在殿中那个孤零零的身影上。

“堂下所跪何人?”他明知故问。

“草民朱夜,叩见陛下。”朱夜的声音响起,清晰,沉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殿上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朱夜。”朱元璋慢慢地念着这个名字,“咱听说,有人状告你,是蓝玉逆党余孽,可有此事?”

来了。

朱夜心中一凛,知道正戏开始了。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回陛下,确有此事。草民惶恐,草民冤枉!”

“冤枉?”朱元璋的语气听不出喜怒,“那你倒是说说,你冤在何处?”

朱夜还未开口,一旁的黄子澄已经抢先出列,手持象牙笏板,躬身道:“陛下,臣有本奏!”

“准。”

“陛下!”黄子澄的声音慷慨激昂,充满了正气,“臣弹劾此人!此人来历不明,三年前凭空出现在金陵,短短三年,便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流民,摇身一变,成为坐拥万贯家财的巨富!其敛财之速,骇人听闻!臣敢问,若非背后有逆党财力支持,他一个毫无根基的商人,如何能做到?”

他这番话说得极有煽动性,殿中不少官员都露出了认同的神色。

黄子澄见状,心中一定,继续说道:“其二,此人行事诡谲,专营一些闻所未闻的‘海外奇物’,结交权贵,扰乱市场,其心叵测!臣听闻,其售卖的所谓玻璃镜,一面便要价上千两白银,引得金陵富户争相抢购,奢靡之风因此而起,此乃祸国殃民之举!”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黄子澄加重了语气,猛地转身,用手指着朱夜,“经臣与东宫属官查证,此人当年在河南逃难,曾受过蓝玉逆党麾下偏将的接济和护送!他与蓝玉逆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蓝玉虽死,其党羽却未肃清,他们蛰伏于市井之中,囤积钱粮,拉拢人心,时刻准备着颠覆我大明江山!”

他一番话说完,对着朱元璋深深一揖,声泪俱下:“陛下!蓝玉之祸,殷鉴不远!此等逆党余孽,包藏祸心,若不严惩,必为心腹大患!臣恳请陛下,将此獠打入诏狱,严加审讯,以儆效尤!以安社稷!”

“臣等附议!恳请陛下严惩逆党余孽!”

黄子澄话音刚落,他身后立刻站出来一大片官员,齐刷刷地跪了下去。吏部尚书、兵部侍郎、都察院的御史……几乎囊括了朝堂一半以上的文官。

声势浩大,排山倒海。

这哪里是对质,这分明是逼宫!

他们要用这股庞大的政治压力,直接把朱夜压死,不给他任何辩白的机会!

朱允炆看着这一幕,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他挺直了腰杆,挑衅似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朱夜。

在他看来,大局已定。

在煌煌天威,百官公议面前,一个商人的挣扎,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龙椅上,朱元璋的面容隐藏在冕旒之后,看不清表情。他没有理会跪了一地的官员,只是看着朱夜,又问了一遍。

“朱夜,他们说的,你可认?”

所有的压力,都汇集到了朱夜一个人的身上。

他能感觉到,无数道目光,如同刀子一般,刮在他的身上。有幸灾乐祸,有冷漠,有怜悯。

他深吸了一口气,缓缓抬起头,迎向了龙椅的方向。

“回陛下,黄大人所言,草民不认。”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这一次,多了一丝锋芒。

“黄大人说草民来历不明,敛财骇人。草民敢问黄大人,您是户部尚书,还是税课司大使?草民的身家来历,应天府的户籍黄册上,写得明明白白。草民赚的每一文钱,锦衣卫蒋大人派人查了三天三夜的账本,也算得清清楚楚。不知黄大人您,又是从何处‘查证’的?”

他这话一出,黄子澄的脸色就是一变。

朱夜没有理会他,继续说道:“黄大人说草民售卖奇物,祸国殃民。草民敢问,我大明律哪一条写了,商人不能卖镜子?新城侯夫人买了我的镜子,魏国公府也下了定金,难道他们也是在祸国殃民吗?草民还听闻,黄大人府上也有一面西洋来的水银镜,价值不菲,不知黄大人您,又该当何罪?”

“你……你血口喷人!”黄子澄气得浑身发抖。

朱夜根本不看他,目光始终望着龙椅。

“至于黄大人所说的最重要的一点,草民与蓝玉逆党有染。草民承认,当年在河南,若非蓝玉大将军麾下的官兵开仓放粮,草民早已饿死,化为枯骨,绝无可能站在这奉天殿上,叩见天颜。”

“但是!”朱夜的声音陡然拔高,响彻整个大殿,“救我性命的,是官兵,是朝廷!草民感恩的,是陛下您的天恩浩荡,爱民如子!这与蓝玉本人谋逆,有何相干?难道按照黄大人的道理,当年被蓝玉大将军救过的数万军民,都要打成逆党余孽吗?”

“这……这分明是强词夺理!”黄子澄急了。

朱夜冷笑一声,终于转头,第一次正眼看向黄子澄。

“黄大人,您一口一个‘逆党’,口口声声为了大明江山。可草民不明白,一个真正的逆党,不想着招兵买马,囤积军械,却跑去金陵城里开米铺,卖镜子,这是什么道理?”

“我若是逆党,我应该去联络山匪,结交武将,而不是去讨好一群深宅妇人!”

“我若是逆党,当皇太孙殿下驾临粥棚时,我应该跪地高呼,山呼万岁,博取殿下欢心,以图后进,而不是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童,去得罪未来的天子!”

“黄大人,齐大人,还有各位大人!”朱夜环视着那些跪着的官员,声音铿锵有力,“你们都是饱读诗书的圣人门徒,你们告诉我,天底下,有这么蠢的逆党吗?”

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