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4章

李思睿借阅《科学大众》的行为,在班级里引起了一阵微小的涟漪。这个一向只专注于课本和竞赛题的学霸,突然对科普读物产生了兴趣,让不少同学感到意外。

最受触动的,却是王小明。他看着李思睿课间也捧着那本厚厚的杂志,又看看自家乐哥桌上那本更厚的《基础逻辑学》,一种前所未有的“知识焦虑”涌上心头。连李思睿都开始看“天书”了,他这个乐哥的头号跟班,是不是也该做点什么?

于是,当林知乐再次走向图书馆时,身后破天荒地跟了两个人——一脸严肃仿佛要去攻坚的李思睿,和一脸迷茫但努力装作很坚定的王小明。

午后的图书馆安静而温暖,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布满灰尘的空气里划出清晰的光柱。图书管理员是一位戴着老花镜、总是慢悠悠的老先生,他抬头看了眼这奇特的组合,又低下头继续整理卡片目录。

林知乐轻车熟路地走向最里排的自然科学区。李思睿紧跟其后,目光在书架上搜寻着《科学大众》的后续期刊。而王小明则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着一排排顶到天花板的书架,张大了嘴巴。

“乐哥,”他压低声音,扯了扯林知乐的衣角,“这么多书……看得完吗?”

“一辈子也看不完,”林知乐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从一到无穷大》,“所以要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

王小明似懂非懂,开始在儿童读物区翻找,最终挑中了一本《动脑筋爷爷》和一本带插图的《昆虫世界图鉴》。他觉得,这个难度比较适合自己。

三人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洒在旧木桌上,空气中弥漫着纸张和油墨特有的香气。

林知乐很快沉浸在自己的书里,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几句。李思睿起初还有些不适应这种安静的、非功利性的阅读,但很快也被杂志里深入浅出的科学解释和前沿科技动态所吸引,遇到不懂的术语,他会悄悄记下来,准备课后查证。

王小明看了一会儿图画,注意力开始不集中。他左看看,右看看,发现隔壁桌坐着班里文静秀气的文艺委员苏晚晴,她正对着一本《世界名画鉴赏》临摹,笔下是莫奈的《睡莲》,虽然笔法稚嫩,但色彩运用已初见灵气。

王小明捅了捅林知乐,挤眉弄眼。

林知乐抬头,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正好对上苏晚晴抬起的目光。女孩脸一红,连忙低下头。

李思睿也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皱了皱眉,似乎觉得打扰了这份宁静。

林知乐却对苏晚晴友好地笑了笑,目光落在她的画上,轻声说:“颜色调得很漂亮。”

苏晚晴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班里公认的“神童”会注意到她的画,还给出了评价。她细若蚊蚋地回了声:“谢谢。”

一段小插曲过后,图书馆再次恢复宁静。但这种宁静与以往不同,它不再是由林知乐一个人独享,而是被四个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共同拥有着。

接下来的几天,这个靠窗的座位仿佛成了他们心照不宣的据点。林知乐依旧阅读着他那些高深的书籍,李思睿拓展着他的科学视野,王小明在图文并茂的科普世界里找到了新的乐趣,而苏晚晴,则常常在一旁安静地画画,偶尔会画下他们埋头读书的侧影。

他们之间交流不多,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和谐。有时,王小明会被某个有趣的科学图片吸引,忍不住拿去跟林知乐分享;有时,李思睿会遇到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在经过一番挣扎后,会低声向林知乐请教;有时,苏晚晴画好了画,会悄悄推到桌子中央,让大家欣赏。

这种变化,被细心的张老师看在了眼里。她发现,林知乐身上的那种“孤高”感似乎淡了一些,而李思睿也不再紧绷着竞争的弦,王小明则多了几分沉静,连带着苏晚晴似乎也比以前开朗了些。

这是一次无声的融合。知识在这里,不再是冰冷的符号和排名,而是变成了连接彼此的桥梁,营造出一个温暖、包容的小小空间。

这天放学,四人一起走出校门。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苏晚晴鼓起勇气,将一张折叠好的画纸塞到林知乐手里,然后红着脸跑开了。

林知乐展开画纸,上面是用彩色铅笔描绘的图书馆一角。阳光,书架,以及三个男孩埋头读书的剪影,线条柔和,色彩温暖。画的右下角,还细心地点缀了几朵小小的、抽象的睡莲。

王小明凑过来一看,哇哇大叫:“画得真好!把我画得真帅!”

李思睿也看了一眼,嘴角微微动了一下,算是认可。

林知乐看着这幅画,心中微动。他意识到,他重生的意义,或许不仅仅是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也不仅仅是推动科技。能够像现在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身边的人,让他们发现更广阔的世界,找到各自的热爱,共同营造一段积极、温暖的童年时光,这本身,就是“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将画仔细收好。

“走吧,”他对身边的两位伙伴说,“明天图书馆见。”

“明天见!”王小明响亮地回答。

李思睿也轻轻点了点头。

新的伙伴,新的氛围,正在悄然改变着他们的学习生活,也为林知乐的“快乐科研”之路,增添了更多鲜活的色彩和坚实的支撑。个体的光芒,开始照亮彼此,汇聚成一片更明亮的未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