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虎敬晖一跃而起,长刀凌空劈向张光头顶。张光举剑相迎,试图架住这一击。不料刀剑相撞时一声脆响,他手中的剑竟被生生斩断!
若非张光反应迅捷,立即施展金雁功后撤,这一刀若劈实了,不死也得重伤。
“将军神力惊人,小弟认输!”
“贤弟过誉了,为兄不过是占了兵器的便宜……”
虎敬晖岂止略胜半招?若是实战,他趁势追击,张光绝无生机!
不过他所说的兵器之利确是实情。虎敬晖的刀乃军械局以百炼钢精心打造,由皇帝亲赐,品质远非张光那柄普通制式长剑可比。
张光并未怀疑有人暗中作梗,给他劣质兵刃。毕竟寻常制式武器做工本就平常,而虎敬晖的刀品质高出数个档次。二人最后几招交锋时,力道皆逾百斤,兵器优劣立判。
四十二
如此劲道之下,刀剑相击,质地稍逊的长剑被斩断实属平常。
即便未遭虎敬晖跃起一斩,剑身上多处豁口也注定它非断即废,需回炉重铸。而虎敬晖手中之刀,仅见几处小缺,稍作修整便可再用。
张光并未因比试落败而气馁。
他深知,年过四十的虎敬晖正值巅峰,却难持久;自己年方二十,尚在飞速成长,只需再苦练一两年,必能追平甚至超越虎敬晖此刻的境界……
胜负方分,先前那名太监再度现身,奉皇帝之命传召张光与虎敬晖。
太监特意告知,皇帝观战甚悦,龙颜大展,定将厚赏二人!
“末将(微臣)已遵令完成比试,恭请陛下示下!”
“甚好,二位爱卿皆称勇冠三军,大周得此虎将,实乃天佑!”
武则天似未察觉虎敬晖气息已平、面色如常,而张光仍因激斗未止,喘息未定。又或她已察觉,却无意点破。
“敬晖。”
“末将在!”
“今 ** 表现上佳,尽显皇家卫率英姿,赐白银千两!”
“末将叩谢陛下天恩,吾皇 ** 万 ** !”
虎敬晖谢恩退至一旁,心中暗喜。
这笔意外之财,正好为他心爱的郡主添置些精致首饰。虽贵为翌阳郡主,李青霞终究属李唐宗室,用度并不宽裕,难享奢靡。
本是随缘前来,竟因一战得赏千金,莫非是沾了张光的光?日后是否该寻机答谢?
赏毕虎敬晖,便轮到张光。
“张光。”
“微臣在!”
你在武举中连夺负重、步射、骑射三项第一,更在马战之中力压众人,因此朕钦点你为武状元,赏白银千两,并赐神都宅邸一座。
至于授予何职……
孝杰,京城各卫之中,可还有空缺?
张光所得赏赐看似多于虎敬晖,但这其中包含状元的封赏,并非武则天有所偏私。
武则天所称的“孝杰”,正是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他初现于崇州案中。
如今的他,远比在崇州时更为显赫。一年前大败吐蕃,凯旋后因功升任兵部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封清源县男,正是圣眷最隆之时。
“回陛下,不知陛下欲授状元何等品级?若为六品以上,因去年年末兵部已将京中各卫缺职补完,眼下恐无合适职位安置状元。”
六品官?以武将而言,最高不过昭武校尉。
而五品,即便从五品下,亦为游击将军。
虽品阶相差不大,一边是最高校尉,一边是最低将军。但将军终究是将军,听来便比校尉响亮!难道他们张家与校尉有缘不成?想当个将军竟如此艰难?
张光虽心有不甘,却也明白初入朝堂,职位低些也是常理。
何况六品已不算低,如曾泰身为文状元,十数年也不过七品县令。
就在张光准备接受时,武则天却不愿如此安置。
“六品?太低,至少应授四品!
如此吧,张光,朕便封你为检校监门卫中郎将,正四品下。
你先任此职,熟悉军务,随孝杰研 ** ,待有实缺再行调任!”
令群臣惊讶的是,武则天竟直接将张光擢升为四品中郎将,此乃军中高阶武职!
这已不是武则天首次将平民直接擢升为四品官员。数年前的沙尔汗便是从市井中直接被提拔为四品将作大监。不过将作大监终究是负责器物制作的职位,人选并不算至关重要;而军职则截然不同。
莫非武则天急于培植武氏嫡系的军事力量,是因健康欠佳?或是意图废黜太子,改立武三思为储君?还是另有隐情?
此番武则天独断专行,令满朝文武各生猜度。
“末将叩谢天恩,吾皇 ** !”
张光无心理会他人想法,当务之急是把握既得利益。况且这检校监门卫中郎将不过虚衔,虽名头响亮,实则并无实权。正如曾任检校千牛卫中郎将乃至大将军的李元芳,虽职衔尊贵,实则为狄仁杰卫队长,仅统领八名侍卫。
凡官职前冠以”检校”二字,便意味着只享品阶待遇而无相应实权。但对年方二十初入朝堂的张光而言,正四品下的官职已是极佳起点,足以令人欣喜。
受封后,武则天特设庆功宴。不过并非单独宴请张光,而是偕同部分高级将领共同款待本届武举高中的十五人。
尽管其余十四名武进士不及张光这位武状元耀眼,但毕竟是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朝廷仍须酌情授予官职。然而宴席间,张光始终是唯一焦点,其余武进士皆沦为陪衬。他们仅被授予校尉等闲职便被打发。观武则天态度,这些武进士若无过人才能与特殊机遇,恐难有作为。
平心而论,本届武举的选拔流程确实略显随意,未尽合理。
倘若日后张光有机会主持武举,他必定会调整考试内容与规则。
不过这一届武举已经落幕,改革之事还是留待下次再议吧。
宴席散去后,皇帝特意派车将张光送至新赐的宅邸。
宅院虽不算宽敞,但地处 ** 聚居区的核心地段。若非前些年效忠李唐的官员接连被武则天处置,即便在洛阳城内,张光恐怕也难以在如此中心区域获得这般规模的宅院。
这处宅邸早在张光赴宴时,就已由武则天派人清扫完毕,并添置了全新家具。
得知张光仅带了一名随从,女皇还特意留下一位老管家、一名男仆与四名婢女供他差遣。
这位老管家显然曾在显贵府中任职,言谈举止尽显专业风范,对朝堂规矩如数家珍。经过老管家连夜恶补,张光自觉已能应对官场多数场合。
那名男仆是老管家之子,看着憨厚勤勉,做事颇为干练。
四名婢女则个个精心挑选,皆是十六七岁的妙龄少女,姿容体态无一不美。由此细节足见武则天对张光的格外恩宠。
纵然明白这是女皇笼络人心的手段,张光心里仍止不住欢喜。
唯一令他隐隐不安的是——这些人里会不会混着内卫的耳目?
虽说他并无反武复唐的打算,但想到可能有人暗中监视,总觉如芒在背。
不过此事不宜深究,人生在世,难得糊涂……
待老管家讲解完官场禁忌,夜色已深。
张光仍强撑睡意,提笔给家乡亲人修书,将高中武状元的喜讯传回家中。
长夜悄逝,次日天未破晓,酣睡中的张光便被老管家唤醒。
虽非朔望大朝之日,他这等虚衔四品官无缘早朝,但监门卫的点卯却耽误不得。
卯时大约是清晨五点到七点,这么早就得上值,看来古代官员也不容易!
监门卫,又称左右监门卫,隶属于南衙十六卫之一。
不过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千牛卫类似,都属于负责皇帝安全与皇城治安的警卫部队,属于虚设的卫府。不像其他十二卫那样实际统领全国府兵,每卫通常拥有四五万兵力。
而且监门卫与千牛卫一般只管辖一两千人,虽然都是从十二卫中挑选的精锐,但实际每日任务并不繁重,因此渐渐不再区分左右。
张光第一天到监门卫府报到,自然要拜见监门卫的最高长官——从二品的监门卫上将军,一位姓武的中年人。没错,在唐朝,上将军的职位高于大将军。
不过武周时期,一般人最高只能升至正三品上,即便是狄仁杰这样的名臣,生前也未能升至二品,只有皇亲国戚才能担任二品以上官职。
换句话说,只有姓武的以及少数残存的李姓宗室才能成为二品以上官员。
不过这些二品以上的职位大多并无实权,属于安置皇亲国戚的闲职。
当然,实际是否掌权,仍取决于皇帝的安排。
这位武姓上将军,显然是武则天用来掌控监门卫,进而控制兵权的一步棋。
拜见过程还算顺利,这位上将军虽然看似有些跋扈,但对张光态度尚可,估计是看在皇帝的面子上,并未为难他。
只是关于如何安排张光这位检校监门卫中郎将,皇帝并未给出具体指示。
因此,上将军只能先给张光安排一间办公处,具体职务等请示皇帝后再作安排。
不过作为正四品下的中郎将,张光有权挑选几名亲兵,先撑起门面。
经过三天挑选,他从监门卫三千多名精兵中选出了七名亲兵。他并不要求他们武艺多高强,毕竟以他的身手,也不太需要他人保护。但必须机灵,绝不能像李大牛那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此外,他还利用职务之便,将李大牛调入监门卫作为府兵,充当自己的亲兵。
如此一来,张光便有了八名贴身护卫,闲暇时正好可以一同演练天罡北斗阵……
转眼间,张光滞留神都已近半载。
这半年来,因局势骤变,他竟领了半年闲职,未受差遣。
女皇武则天原本打算先让张光熟悉军务,待其对军中情形有所掌握后,再随王孝杰研 ** 。
王孝杰虽非百战百胜的名将——他曾获大捷,亦遭惨败,起伏不定的战绩限制了其成就——但在当下朝堂之中,已属难得的可靠将领。
此前武则天为肃清异己,诛戮众多经验丰富的老将,致使军中将领青黄不接。
王孝杰的缺陷在于性情过于急躁,遇事难持冷静,常因一时冲动误判局势。若单论兵法典籍,他确有造诣。张光若能随其学习,或可摆脱纸上谈兵之困。
可惜二人缘分浅薄。张光刚熟悉军务,边关便传来紧急军情——
此番动荡非来自北方 ** ,而起于南境吐蕃!
武周时期,最强劲的外敌并非初复国祚的 ** ,而是崛起于青藏高原的吐蕃。
熟谙史书的张光自然清楚吐蕃崛起始末,然此时深究已无意义。眼下关键是吐蕃大军进犯安西四镇,已威胁武周对西域的掌控。
吐蕃兵锋锐不可当,武则天只得遣王孝杰迎战。
在她看来,王孝杰既曾大破吐蕃,此番必能再退强敌。
王孝杰既去,张光顿时无人管束。
照理武则天当另择将领教导张光。
不料又生变故——此番却是佳音:新继位的吉利可汗整顿完内政后,当即提出欲与武周和谈。
在吐蕃的军事压力之下,武则天自然愿意与**和谈。因此这小半年里,她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此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