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步入正轨的喜悦
家庭股份制的确立,像一剂强效催化剂,让林家小院的面貌在短短十几天内焕然一新。
每个人都仿佛被上了发条。林峰不再需要催促,天不亮就提着新买的锋利柴刀上山,砍伐构树的效率和数量远超以往。他甚至自发地研究起如何更省力地剥取树皮。王氏和林秀负责的浸泡、清洗环节也越发熟练,母女俩偶尔还会低声交流几句,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林文正则端坐在他那张破书桌前,一丝不苟地记录着每日的工分、原料消耗和纸张产出,虽然字迹依旧带着书生气的工整,但内容却完全是实用的流水账,他似乎在数字与条理中,找到了某种新的、踏实的寄托。
日产量稳定在了三十张纸。在林薇的不断调试下,纸张的质地也有所提升,虽然颜色依旧无法做到纯白,但厚薄更加均匀,表面的纤维疙瘩显著减少,手感更为平滑。
更重要的是,销售渠道初步打开。林薇不再需要去集市蹲守,而是与镇上学堂旁边一家小书铺达成了口头协议,每天固定送去二十张纸,由书铺代售,每张抽取一文钱的佣金。虽然利润变薄,但胜在稳定,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剩下的十张纸,则被一些闻讯而来的零散客户直接买走。
收入稳定了,饭桌上终于见到了久违的油腥和蔬菜,每个人的脸上都渐渐有了血色。林薇甚至用积攒的钱,给每人添置了一身粗布新衣。
希望,如同春日里破土的嫩芽,在这个曾经绝望的家庭里,顽强地生长着。
第二节:暗处的窥探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始终涌动。
这天下午,林峰背着一大捆构树枝从后山回来,脸上带着一丝愤愤不平。
“姐,我总觉得最近有点不对劲。”他放下柴捆,凑到正在检查纸浆浓度的林薇身边,压低声音说,“好像老有人在我们家附近转悠。昨天我看到村东头的二狗子鬼鬼祟祟地往咱家院里瞅,今天上山,好像也有人远远跟着我。”
林薇手中的木棍停顿了一下,眼神微凝。她并不意外。
“知道是谁的人吗?”她平静地问。
“二狗子那懒汉,自己肯定不会闲着没事干。”林峰啐了一口,“我猜,八成是镇上那个周扒皮(指周掌柜)派来的!看咱们的纸卖得好,眼红了!”
林薇点了点头。商业竞争,情报先行。周掌柜派人来摸清他们的底细——原料、工艺、产量——这是最常规的操作。
“不用担心。”她安慰林峰,语气冷静,“从明天开始,原料堆放和初加工在后院进行,前院门尽量关着。蒸煮和抄纸的关键步骤,必须在屋里完成,无关人不准观看。”
她立刻加强了“保密”和“安保”措施。这是应对商业间谍最基础的手段。
但她也知道,这只是权宜之计。在封闭的乡村,真正的技术秘密很难长久保守。周掌柜一旦摸清了基本情况,下一步的打击恐怕就会接踵而至。
第三节:釜底抽薪
果然,没过两天,打击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双重打击。
先是林峰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色难看:“姐!后山那片构树林,被、被人抢先砍了一大片!剩下的也都是歪瓜裂枣,不好剥皮了!”
几乎同时,负责去镇上送纸的林文正也空着手回来了,面色凝重:“薇儿,书铺的掌柜说……周掌柜派人打了招呼,以后谁家铺子再敢代售咱们的纸,就是跟他周家过不去。掌柜的……把咱们的纸退回来了,后面的合作,也停了。”
屋内刚刚积累起来的暖意,瞬间降至冰点。
王氏手里的木勺“哐当”一声掉在地上,脸色煞白。林秀吓得躲到了母亲身后。林峰气得一拳捶在墙上,眼睛通红:“欺人太甚!这周扒皮!断我们原料,堵我们销路!这是要把我们往死里逼啊!”
林文正颓然坐下,喃喃道:“民不与商斗,贫不与富争……这可如何是好……”
釜底抽薪。周掌柜这一手极其狠辣,直接瞄准了林薇这个小作坊最脆弱的两个环节——原料和销售。失去了稳定的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刚刚起步的“林氏造纸”就像被掐住了脖子的婴儿,随时可能夭折。
绝望的气氛再次弥漫开来。
第四节:破局之策
在所有人都陷入慌乱和愤怒时,林薇却异常沉默。她走到墙边,看着父亲记录的账本和数据,大脑飞速运转,如同她面对一次突如其来的市场危机。
压力之下,属于Vivian Lin的冷静和谋略被彻底激发。
“原料被抢,销路被断,确实是危机。”她转过身,目光扫过家人,声音沉稳,没有丝毫慌乱,“但危机,也是机遇。正好逼着我们做出改变。”
“改变?怎么改?”林峰急切地问。
“第一,原料。”林薇伸出第一根手指,“构树并非唯一的选择。麻头、破布、旧渔网,甚至麦秆,都可以作为造纸的原料。周掌柜能垄断山上的构树,他能垄断全镇的破烂吗?从明天起,我们收购这些废弃物料,价格可以给得比废品站稍高一点。”
废物利用!这不仅是绕过原料封锁的办法,更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家人眼前一亮。
“第二,销路。”林薇伸出第二根手指,“书铺不敢卖,我们就自己卖,换一种方式卖。”
她看向林文正:“爹,您明天去一趟衙门旁边那条街,找那些替人写状纸、写家书的先生,免费送他们几张我们的纸,让他们试用。告诉他们,我们的纸韧性好,着墨牢固,不易被虫蛀,最适合书写重要文书。”
她又看向林峰:“小峰,你去镇上的杂货铺、小酒馆,找那些需要记账的掌柜。也免费送几张,告诉他们,用我们的纸记账,清晰耐用,性价比高。”
精准定位,差异化营销!避开被周掌柜把持的文人雅纸市场,转而开拓对纸张耐用性和价格更敏感的底层文书和商业记账市场。同时,采用免费试用这种现代营销手段,打破销售壁垒。
“可是……免费送,我们不是亏了?”王氏小声问。
“舍不得小钱,赚不来大钱。”林薇解释道,“这叫‘样品’。让他们先用,觉得好了,自然会上门来买。这叫……口碑。”
最后,她眼神锐利地说:“另外,我们的纸,也该有个正式的名字了。以后,我们造出来的纸,就叫——‘林记韧纸’。”
品牌化! 即使在困境中,也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突出产品“坚韧”的核心卖点。
这一连串清晰、精准、而又出乎意料的应对策略,如同拨云见日,瞬间驱散了家人心头的阴霾。林文正看着女儿,眼神复杂,里面充满了震惊和一种难以言喻的信服。林峰更是激动地挥了挥拳头:“对!就这么干!看他周扒皮还能怎么办!”
第五节:意外的访客
就在林家摩拳擦掌,准备按照新方案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敲响了他们那扇依旧破旧的木门。
来人身穿半旧的青色长衫,面容清秀,年纪约莫二十上下,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书卷气,正是之前在集市上第一个购买林薇纸张的那个穷书生。
他站在门口,神色有些局促,对着开门的林薇拱手作揖:“姑娘,冒昧打扰。在下赵文远,在镇上学堂蒙学。前次购得姑娘的纸张,用于习字,发现果然韧性十足,着墨效果甚佳,心中甚喜。今日听闻……听闻姑娘的纸张在镇上遇到些麻烦,不知……可否进去详谈?”
赵文远?
林薇心中微动。她记得这个名字,也记得这张脸。第一个客户,而且是在他们遭遇困难时主动上门……
她敏锐地察觉到,这或许不仅仅是巧合。
“赵先生请进。”林薇侧身将他让进屋内,心中已然提高了警惕。周掌柜刚出手,这个书生就适时出现,是单纯的雪中送炭,还是……别有用心?
赵文远的到来,如同在已然暗流汹涌的湖面上,又投下了一颗石子。他的目的是什么?是真的欣赏他们的纸,还是周掌柜安排的又一重戏码?
林薇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已绷紧了一根弦。
内部的危机暂时找到了应对之法,但外部的威胁却以更复杂、更隐蔽的方式悄然逼近。这个看似温文尔雅的读书人赵文远,他的出现,是转机,还是更大的陷阱?
悬念,再次升级。
(第六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