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至正十一年六月初三,大都密宗总寺的法会从寅时开始筹备。晨光还没漫过寺门的鎏金兽首,三百名僧侣已踩着露水穿过青石甬道,绛红色僧袍扫过地面的青苔,惊起几只躲在石缝里的灰雀。法会的主殿“曼陀罗殿”藏在寺院最深处,需穿过三重院落——头重院种满从吐蕃移栽的格桑花,此刻被晨露压得低垂;二重院立着八座转经筒,铜皮上的梵文被常年抚摸得发亮;三重院的地面铺着江南漕运而来的细沙,沙上印着昨夜密宗国师踏过的足印,深约半寸。

曼陀罗殿的殿门由整块紫檀木打造,门环是鎏金的九头蛇造型,蛇眼嵌着鸽卵大的绿松石。负责开门的小僧手指刚触到门环,就被铜环的凉意激得缩回手——这门环昨夜还沾着未擦净的油脂,是用江南贡茶的茶油擦拭的,寺里的汉人杂役说,这种茶油能让铜器百年不腐,却抵不过人手的汗渍。

殿内的穹顶绘着曼陀罗坛城,颜料是用朱砂、金箔与蜜蜡调和的,画师是从西域请来的波斯人,去年冬天染病去世后,他的徒弟仍在修补穹顶角落的褪色处。坛城中央悬挂着盏青铜灯,灯座雕成莲台模样,莲瓣间的凹槽里积着三年的灯油垢,散发着酥油与檀香混合的气味。灯绳是用汉地少女的发丝编织的,寺里的老喇嘛说,这样的灯绳能引来“洁净的灵气”,却没人提过这些发丝的来历——上个月有汉人杂役在水井里捞出过同样的发丝,被僧侣用石头砸断了手指。

法会需要的法器从昨夜就开始陈列。鎏金金刚杵摆在殿左的紫檀案上,杵身刻着“降魔”二字,边缘的磨损处露出银胎——这是二十年前用汉人税银铸造的,当时河南正闹蝗灾,十户人家才有一把锄头。案下的铜盆里盛着清水,水面浮着七片新鲜的荷叶,是今早从寺里的池塘摘的,池塘的淤泥里埋着去年法会用剩的经幡残片,被鱼啃得只剩布条。

殿右的琉璃架上摆着七只银碗,碗沿镶着玛瑙。负责添水的僧侣提着铜壶走过时,银碗里的倒影晃了晃——能看见殿外三重院的沙地上,有只被踩断翅膀的格桑花,花瓣沾着细沙,像被揉皱的锦缎。银碗里的水取自寺后的玉泉,这泉水去年冬天曾冻裂过三只汉地陶碗,当时杂役想用泉水煮药,被僧侣用脚踹翻了药罐。

殿中央的法台是用整块青金石砌成的,台面被常年的法会熏得发黑。法台边缘刻着梵文咒语,其中“吉祥”二字的刻痕最深,是国师每次法会必按的位置。法台左侧摆着个铜制香炉,炉身雕着“五谷丰登”的图案,炉灰里混着未燃尽的柏叶——这些柏叶采自大都城外的汉家坟地,杂役说,坟地里的柏树已有百年树龄,去年被寺里强占时,有个老汉抱着树干哭了整宿。

法会要用的供品从寅时开始搬运。第一拨是粮食,二十名僧侣抬着十只檀木食盒,里面装着江南漕运的精米、西域的葡萄干、汉地的蜜饯——这些粮食够城西贫民窟的汉人吃半个月,此刻却要被碾碎成粉,拌入酥油做成供品。搬运的僧侣中有个年轻僧人,来自云南的纳西族,他路过殿门时偷偷往格桑花丛里塞了块麦饼,那是他今早从供品里省下的,昨夜他听见寺外有汉人孩子的哭声,像只饿坏的小猫。

第二拨是布匹,八名汉地杂役扛着绸缎卷轴,绸缎的颜色从绯红到靛蓝不等,都是江南织造局的贡品。杂役们的肩膀被卷轴压出红痕,其中个老杂役的袖口磨破了,露出胳膊上的烫伤——是去年法会时被滚烫的酥油泼到的,当时他不敢作声,只在夜里用寺外的野草捣成汁敷着。绸缎要被剪成小块,系在殿外的经幡杆上,老杂役记得,去年有块绸缎被风吹到贫民窟,两个汉人争抢时被巡逻的蒙古兵撞见,双双被砍了手。

第三拨是香料,由密宗国师的贴身弟子捧着,分别是安息香、乳香与龙涎香。这些香料用汉地的锦盒盛放,锦盒上的缠枝纹是苏州绣娘的手艺,寺里的喇嘛说,绣这些锦盒的绣娘眼睛都熬瞎了,最后却连块碎布都没拿到。香料被倒入香炉时,烟气突然盘旋而上,在穹顶的坛城图案上绕了三圈,负责添香的小僧打了个寒颤——他想起昨夜在厨房听见的话,汉人杂役说,这种烟气不散的景象,在汉地的志怪故事里叫“怨气缠顶”。

巳时三刻,法会即将开始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骚动。负责看守的僧侣发现,三重院的细沙地上多了串脚印,从院外一直延伸到殿门——脚印很小,像是孩童的,鞋印边缘沾着黄泛区特有的泥沙。有个老喇嘛蹲下去捻起沙粒,突然脸色发白:这种泥沙他认得,去年黄河决口后,有河南流民逃到大都,他们的鞋底就沾着这种沙。

小僧顺着脚印往院外找,在头重院的格桑花丛里看见个破布包,里面裹着半块观音土,土块上有牙咬的痕迹。他突然想起今早搬运供品时,听见寺外有汉人妇女在哭,说她的孩子昨夜饿极了,偷偷跑进寺里找吃的,至今没回来。

巳时四刻,密宗国师穿着镶金边的红袍走进殿内。他的靴子是用西域的羊羔皮做的,踩在青金石法台上时,发出轻微的“咯吱”声——那是法台边缘的裂纹被踩压的声音,这裂纹是上个月暴雨时震出的,当时殿外的汉人杂役正在修补被雨水冲垮的寺墙,用的却是从汉人坟地拆来的砖块。

国师走到法台前,接过弟子递来的金刚杵。杵身的鎏金在晨光里反光,照亮他袖口的暗纹——那是用金线绣的九头蛇,蛇的眼睛是用汉人孩童的指甲盖磨成的粉点缀的,寺里的老喇嘛说,这能让法器“更具灵性”。他举起金刚杵时,殿外的转经筒突然同时转动起来,不是被风吹的,是守筒的僧侣在用力推,他们的额头渗着汗,像在驱赶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法会正式开始的钟声敲响时,曼陀罗殿的门被轻轻合上。门外的格桑花丛里,那只被踩断翅膀的蝴蝶突然动了动翅膀;三重院的细沙地上,孩童的脚印被风吹得渐渐模糊;远处的贫民窟里,有汉人杂役正抬头望向寺院的方向,手里攥着块从经幡上扯下的绸缎碎片——那碎片的颜色很红,像极了他们偷偷藏起的红巾。

殿内的香烟越来越浓,渐渐遮住了穹顶的坛城图案。负责添酥油的小僧不小心打翻了油壶,酥油流到青金石法台上,顺着刻痕渗进“吉祥”二字的深处。他慌忙用布擦拭时,听见殿外传来格桑花被踩踏的声音,很轻,像有人踮着脚在奔跑——或许是那找孩子的汉人妇女,或许是别的什么,总之是不该出现在这里的人,却终究来了。

香炉里的柏叶渐渐燃尽,灰烬落在“五谷丰登”的图案上,盖住了“谷”字的最后一笔。殿外的转经筒还在转,守筒的僧侣已经换了三拨,他们的嘴唇不停念着梵文,却没人注意到,经筒的铜皮上多了道新的划痕,像被什么尖利的东西划过——或许是汉人杂役修补寺墙时掉落的铁钉,或许是别的什么,总之是这殿宇里不该有的硬物,却终究留下了痕迹。

午时的日头正烈时,曼陀罗殿的门仍未打开。头重院的格桑花被晒得蔫了,花瓣边缘卷成褐色;二重院的转经筒上落了层细尘,是从大都城的方向飘来的;三重院的细沙地上,那串孩童的脚印已彻底消失,只在原地留下个浅浅的凹痕,里面积着新落的尘灰。寺外的汉人杂役仍在修补墙缝,他们的手指抠着砖缝里的沙,像在寻找什么被埋起来的东西——或许是被遗忘的希望,或许是别的什么,总之是这世道里不该被磨灭的东西,却终究藏在那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