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培训班进入第二周,宁远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在模拟政策制定环节,他提出的”基层政策执行反馈机制”获得了授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在经济案例分析课上,他对县域经济转型的见解让同学们刮目相看。

“宁远,下课留一下。”周五的课程结束后,沈若初叫住了他。

教室里很快只剩下他们两人。沈若初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这是你上周提交的作业,周教授想推荐你参加下个月的经济论坛,需要修改一下。”

宁远翻开文件夹,里面不仅有他的作业,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和建议。他惊讶地发现,沈若初几乎重写了一半的内容,但思路却完美契合他的原意。

“这…太感谢了。”宁远真诚地说,”你花了不少时间吧?”

沈若初拢了拢耳边的碎发:”你的基础很好,只是缺乏高层政策视角。我在发改委工作,正好能补上这块短板。”

她看了看手表:”今天周五,如果你不急着回宿舍,我们可以找个地方详细讨论修改方案。”

宁远当然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两人来到党校附近的一家书店咖啡厅,沈若初显然是常客,服务员熟稔地给她端来了惯喝的花茶。

“你呢?”沈若初问宁远。

“美食就好,谢谢。”宁远回答,心里暗自惊讶于她的记忆力——上次在咖啡店他就点的美式。

讨论很快进入正题。沈若初对宁远的文章提出了几点关键修改意见,尤其强调要增加”省级政策在基层落实的梗阻分析”这一部分。

“你在乡镇工作,这方面应该有切身感受。”沈若初说。

宁远点点头,突然想到一个例子:”比如去年的农村厕所改造项目,省里政策是好的,但到了基层就变了味。有的村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强行要求村民拆掉还能用的旧厕所;有的村则虚报数字,一户改厕重复计算…”

沈若初认真地记着笔记:”具体说说虚报数字是怎么操作的?”

宁远详细解释了基层常见的应对上级考核的各种”对策”,沈若初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最后叹了口气:”政策制定者真该多听听你们的声音。”

两人越聊越投机,从政策讨论延伸到各自的工作经历。宁远讲起清溪镇的趣事,沈若初听得津津有味;沈若初则分享省里的一些政策背后故事,让宁远大开眼界。

“对了,”沈若初突然想起什么,”周末我们单位组织去青龙湖植树,你要不要一起来?可以认识些省里的同事。”

宁远心头一跳,这可是拓展人脉的好机会!但他很快冷静下来:”这合适吗?我不是你们单位的…”

“以党校学员身份参加就行。”沈若初笑着说,”每年这个时候各部门都会组织植树活动,很随意的。”

宁远答应了。临走时,沈若初坚持付了账:”算我请你的,感谢你帮忙整理资料。”

回到宿舍,宁远立刻着手修改文章。沈若初的建议让他豁然开朗,原本干巴巴的学术论文渐渐有了血肉。写到深夜,他伸了个懒腰,手机突然亮起,是沈若初发来的信息:

“忘了告诉你,明天早上七点半,省委大院东门集合,记得穿运动鞋。”

宁远回复:”收到,谢谢提醒。文章已改了一半,明天能完成。”

沈若初回了个笑脸表情:”别熬太晚,植树可是体力活。”

第二天一早,宁远准时到达集合地点。陆续有车辆驶入,沈若初从一辆黑色轿车上下来,向他招手。

“来得真准时。”她今天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比工作时年轻了许多。

宁远正想回应,突然注意到那辆黑色轿车的车牌——白底黑字的省委牌照,而且号码很小。他心里”咯噔”一下,这种车一般是…

“若初,这位是?”一位五十岁左右、气质威严的男子从车上下来,目光如炬地打量着宁远。

“爸,这是宁远,党校的学员,我邀请他来参加植树活动。”沈若初自然地介绍道,然后对宁远说:”这是我父亲。”

宁远瞬间明白了什么,强自镇定地打招呼:”沈书记好。”

男子——省委书记沈国山微微点头:”年轻人多参加集体活动是好事。”说完便走向已经聚集的人群。

宁远站在原地,感觉双腿像灌了铅。沈若初是省委书记的女儿?这个事实让他一时难以消化。

“抱歉,我应该早点告诉你的。”沈若初小声说,”我平时不喜欢张扬家世,所以…”

宁远深吸一口气,挤出一个笑容:”理解,没关系。”

但怎么可能没关系?宁远心里翻江倒海。他一个偏远乡镇的小公务员,竟然和省委书记的女儿走得这么近?沈若初对他的友善,是纯粹欣赏他的能力,还是…

“别多想,”沈若初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我交朋友从不看家世。你的才华和踏实才是吸引我的地方。”

植树活动开始了,宁远努力集中精神,但思绪总是飘远。他看着不远处正在铲土的沈国山,又看看身边认真植树的沈若初,感到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

中午休息时,各部门分组野餐。宁远自然加入了发改委的队伍,沈若初把他介绍给同事们。大多数人很友善,但宁远敏锐地察觉到几道审视的目光。

“小沈很少带朋友参加活动啊。”一位中年女干部意味深长地说。

沈若初坦然回应:”宁远是我在党校认识的优秀学员,基层经验丰富,对我们工作很有启发。”

午餐后是自由活动时间。宁远找了个僻静处透气,沈若初跟了过来。

“是不是有压力了?”她直接问道。

宁远苦笑:”说实话,有。我只是个小镇公务员,而你…”

“而我父亲恰好是省委书记?”沈若初接过话头,”那又怎样?我不靠父亲的光环生活,你也不应该因此看轻自己。”

她坐在宁远身边的石头上:”知道我为什么欣赏你吗?因为在你说起清溪镇的工作时,眼里有光。那种真正想为群众做实事的热情,在机关里很少见了。”

宁远沉默片刻:”谢谢你的认可。但现实是,我们的身份差距太大…”

“我只问你一个问题,”沈若初直视他的眼睛,”如果没有这层身份,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宁远毫不犹豫地点头:”当然。”

“那就够了。”沈若初站起身,”走吧,活动要结束了。你的文章明天给我看看?”

回党校的路上,宁远思绪万千。沈若初的态度让他既感动又困惑。他不敢奢望两人之间会有超越友谊的发展,但内心深处,那个初见时就萌生的好感正在悄然生长。

接下来几天,宁远刻意与沈若初保持了一定距离。他需要时间消化这个新信息,重新评估两人的关系。沈若初似乎理解他的顾虑,除了必要的课程交流,也没有过多打扰。

周五下午,宁远终于完成了文章的修改,发给了沈若初。不到十分钟,她就回复了:”改得太棒了!周教授一定会满意。晚上有空吗?我想请你吃饭,算是庆祝。”

宁远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这次沈若初选了一家普通的小馆子,点了几个家常菜。

“下周开始我要去外地调研,两周不在党校。”吃饭时沈若初说,”你的结业汇报准备得怎么样了?”

宁远简单介绍了自己的选题,关于基层治理创新的思考。沈若初认真听完,提出了几点建议。

“对了,”她突然说,”我父亲看了你的文章。”

宁远差点被茶水呛到:”什么?”

“别紧张,他很欣赏。”沈若初笑着说,”尤其是你关于政策梗阻的分析,他说要转给相关司局研究。”

宁远不知该说什么好。省委书记读了他的文章?这太超现实了。

“宁远,”沈若初放下筷子,表情变得严肃,”我下周不在,有件事想提前告诉你。结业典礼后,省里会选拔几名学员到省直机关跟班学习半年,你很可能在名单上。”

宁远睁大眼睛:”这…”

“别误会,这不是因为我。”沈若初急忙解释,”是周教授和几位授课老师共同推荐的。你的表现有目共睹。”

宁远深吸一口气:”谢谢你的消息。如果真有机会,我一定会珍惜。”

“我希望你去发改委,”沈若初轻声说,”当然,最终看组织安排。”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宁远鼓起勇气问了一个盘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若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沈若初望向窗外的夜色:”第一次见面,你冒雨帮我捡文件时,我就觉得你与众不同。后来看到你的工作态度、你的见解…宁远,省城不缺聪明人,但缺你这种既有能力又保持初心的人。”

她转回头,目光清澈:”我对你好,是因为你值得。”

宁远感到心脏剧烈跳动。这一刻,身份差距似乎不再重要。他正想说些什么,沈若初的手机响了。

“是我爸。”她看了一眼,歉意地对宁远笑笑,接起电话。

通话很简短。挂断后,沈若初说:”抱歉,家里有点事,我得先走了。”

宁远起身相送。在餐馆门口,沈若初突然转身:”宁远,别因为我的身份有压力。无论将来如何,我都希望我们能是朋友。”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宁远站在夜色中,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如果命运给了他这个机会,他一定要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份赏识——无论是工作上的,还是感情上的。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