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安河旧物志小说完结版章节免费阅读

安河旧物志

作者:十岁九

字数:117545字

2025-08-23 08:03:19 连载

简介

完整版女频悬疑小说《安河旧物志》,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林砚,是作者十岁九所写的。《安河旧物志》小说已更新117545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女频悬疑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安河旧物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夏至这天,安河的蝉鸣开始变得稠密。林砚收到安强寄来的第五个包裹时,阳光正透过老槐树的缝隙,在窗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前四个包裹里,齿轮转着牵挂,发簪别着期盼,星轨记着约定,围巾裹着暖意,而这个用牛皮纸仔细包好的包裹,摸着沉甸甸的,拆开时一股旧书特有的油墨香混着晒干的槐花香涌出来——是陈建国书房里那排旧书的味道。

“这是姐姐床头的书,”安强的短信里带着怀念,“她走后书总自己翻开到某页,我妈说‘是小安在等建国念故事’。昨天整理书架时发现书脊里夹着张借书卡,上面有陈师傅的签名,1982年借的,一直没还。”

包裹里是本泛黄的《星空观测入门》,封面已经磨损,边角卷成了波浪形,书脊用牛皮纸仔细包过,显然被反复翻看。扉页上有安的签名,娟秀的字迹写着“安,1981年秋购于安河书店”,旁边是陈建国的字迹“建国借阅,1982年冬”,两个名字挨得很近,像是靠在一起的影子。

林砚翻开书页,纸张薄脆得像枯叶,却带着股干燥的暖意,显然被人细心晾晒过。书页边缘有密密麻麻的批注,蓝色钢笔字是安的,红色铅笔字是陈建国的,两种字迹在空白处你来我往,像场跨越纸页的对话。

“猎户座的腰带真像你修机床的扳手!”安在某页空白处画了个简笔画,陈建国在旁边批注:“下次教你认北斗七星,像你织围巾的毛线针。”

“星轨记录仪的原理和钟表齿轮很像吧?”安的字迹带着好奇,陈建国用红笔圈出这句话,写着:“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拆了研究。”

最让林砚心头一暖的是书的第37页——正好对应37号储物柜的编号。这页讲α星的轨迹,安用蓝笔写着“这颗星最亮,像你的眼睛”,陈建国用红笔在下面画了颗星星,写着“它总在槐树上空亮着,像你在等我”。书页边缘有个小小的折痕,显然被反复折过,折痕处夹着片干枯的槐树叶,叶脉清晰得像星轨图,和玉佩孔里的那片一模一样。

书的封底藏着张折叠的借书卡,上面除了安和陈建国的名字,还有行模糊的字迹,是书店管理员写的:“1983年5月,陈建国来续借,说‘等书的主人回来一起还’。”借书卡的边角沾着点墨水,像是急着写字时不小心蹭上的,和陈建国星轨日志里1983年5月的字迹一样,带着仓促的牵挂。

林砚翻动书页时,从书脊里掉出张泛黄的纸条,是安强的字迹:“姐姐总在深夜看书,说‘建国在安河也在看同一页’。她把书里的批注念给妈听,妈说‘小安眼睛里有星星’。”纸条边缘有淡淡的泪痕,显然安强写的时候动了情。

书的最后夹着张老照片,是安河书店的旧景。照片里,年轻的安和陈建国站在书架前,安手里捧着这本《星空观测入门》,陈建国在旁边指着某本书,两人的肩膀轻轻挨着,阳光透过书店的玻璃窗照在他们身上,像镀了层金边。照片背面写着“1981年秋,安河书店”,字迹是安的,旁边画了个小小的爱心,里面写着“星”字。

那天下午,林砚把书放在星轨记录仪旁,阳光透过书页照在刻度盘上,批注里的星星图案在绿光里投下淡淡的影子,正好和记录仪的星轨重合。她突然明白,安强寄来的这第五个包裹,藏着的是他们精神世界的牵挂——安在岭南的雨夜里对着书页思念,陈建国在安河的寒冬里对着批注回应,纸页上的对话从未停止,就像他们的思念从未中断。

深夜,林砚被书桌上的响动吵醒。台灯不知何时自己亮了,《星空观测入门》翻开在第37页,α星的轨迹图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她走过去时,发现书页上的批注在月光里慢慢变亮,蓝色和红色的字迹像是活了过来,在纸页上轻轻晃动,像有人在夜里悄悄续写对话。

安的蓝笔字渐渐浮现出新的痕迹:“建国,我在广州也能看到α星,它是不是也在等你?”

陈建国的红笔字紧接着出现:“它总在槐树上空亮着,我每天都给它打招呼,说‘小安在看你呢’。”

林砚屏住呼吸,看着两种字迹在月光里交织,最终在页脚汇成一行字,蓝红两色的墨水融在一起,写着:“我们看的是同一颗星。”

第二天一早,林砚带着书去了老槐树。张阿姨正带着几个老街坊在树下摆旧物,陈建国的星轨日志、安的修表工具、围巾和梳妆盒都摆在石凳上,像个小小的纪念角。“把书也摆上吧,”张阿姨笑着说,“老陈和小安的故事,就藏在这些字里呢。”

林砚把书放在最中间,阳光透过槐树叶照在书页上,第37页的α星轨迹在光下格外清晰。不知何时,星轨记录仪的绿光从文创园展厅里透出来,和阳光在书页上汇成一片光斑,像无数颗星星落在纸页上,把蓝红两色的批注染成了温暖的金色。

她突然注意到书的扉页里,还夹着根细细的书签,是用槐树枝做的,顶端刻着颗星星,边缘被摩挲得发亮。书签上用铅笔写着行小字,是安的字迹:“书要一起读才有意思,人要一起等才不孤单。”

林砚把书签夹回第37页,合上书时,听见书页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像是有人在轻轻翻书,又像是满足的叹息。她知道,这第五个包裹里的旧书,藏着的不是遥不可及的星空,而是最实在的陪伴——安在岭南的台灯下写批注时,陈建国在安河的星光下画星星时,他们都在说同一句话:“不管隔着多远,我们都在同一片星空下,读着同一本书,等着同一个人。”

午后的蝉鸣渐渐变得温柔,老槐树下的旧物在阳光里泛着暖意。林砚看着那本《星空观测入门》,突然明白这些旧物的意义——它们不是冰冷的遗物,而是安和陈建国留在时光里的路标,指引着彼此的思念,也告诉后来的人:有些牵挂不会被距离隔断,有些等待会在书页里、星轨里、时光里,永远温暖地延续下去。

她轻轻抚摸书脊上的牛皮纸,仿佛能摸到安和陈建国留下的温度。远处的河水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像是书里的星轨落进了水里,把安河的油墨香和岭南的槐花香,都酿成了不会褪色的字,在每个蝉鸣的午后,轻轻说一句:“你看,我们读的是同一颗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