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强烈推荐一本宫斗宅斗小说——《青芜北境辞》!由知名作家“三瘪”创作,以苏青芜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本书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13495字,喜欢阅读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青芜北境辞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第十九章 擒贼救亲,尺素传情
药圃里的喊杀声混着百姓的怒喝,震得杨树叶簌簌落下。谢临舟的私兵被秦峰的暗卫围在中央,手里的刀抖个不停——百姓们举着药方、地契,堵在药圃门口,骂声此起彼伏,没人敢真的对苏青芜动手。
“都给我上!谁杀了苏青芜,赏五百两!”谢临舟的声音从人群外传来,他骑着马,手里竟拽着一个瘦小的身影——是青湄!青湄的双丫髻散了,脸上沾着泥,手腕被麻绳捆着,嘴里塞着布团,看到苏青芜,眼里瞬间涌满泪水,拼命挣扎。
“谢临舟,你放开她!”苏青芜往前走了两步,指尖攥紧怀里的账本,声音发颤却依旧冷静,“你杀了我,这些证据照样会送到南淮皇帝面前,你私吞商税、倒卖铁料、通敌朔北,桩桩件件都是灭族的罪,你跑不掉的!”
谢临舟冷笑一声,勒紧手里的麻绳,青湄疼得闷哼一声:“跑不掉?我抓了青湄,你敢不把证据给我?苏青芜,你最好识相点,把账本和箭簇交出来,再跟我去皇宫‘认罪’,说你和拓跋烈通奸害国,我或许还能留青湄一条命!”
他说着,从腰间抽出匕首,抵在青湄的脖子上——刀刃反光,吓得百姓们倒抽一口冷气。苏青芜的心跳漏了一拍,却忽然注意到青湄的小动作:她的左手偷偷伸进衣襟,摸出一小块玄色碎布(正是当年藏在衣襟里的、绣着“赵”字的碎布),对着苏青芜轻轻晃了晃。
是谢临舟和赵嵩勾结的铁证!
苏青芜心里有了主意,故意装作慌乱,伸手去怀里掏账本:“别伤青湄,我给你证据……”趁谢临舟盯着她手的瞬间,她猛地将藏在袖中的“迷迭紫苏水”往前一洒——淡紫色的水雾带着刺鼻的香气,正好喷在谢临舟脸上。
紫苏水混着迷迭香,能让人短暂失焦眩晕。谢临舟“啊”的一声,手一松,匕首掉在地上,青湄趁机挣脱麻绳,朝着苏青芜的方向跑过来。秦峰见状,立刻挥刀下令:“抓住谢临舟!”
暗卫们一拥而上,将还在揉眼睛的谢临舟按在地上,铁链锁了个结实。谢临舟趴在泥地里,头发凌乱,对着苏青芜嘶吼:“我不会放过你的!赵嵩不会放过你的!你们苏家,迟早要灭门!”
苏青芜没理他,快步冲过去抱住青湄,伸手扯掉她嘴里的布团:“湄湄,别怕,姐姐来了,没事了。”
青湄扑在她怀里,哭得浑身发抖:“姐姐,我好怕……他总逼我喝苦药,还说要把我送去黑松林……”她从怀里摸出张婆子做的虎头鞋,鞋面上沾了泥,却被攥得紧紧的,“这是张婆婆给我的,我一直带着,想着姐姐一定会来接我。”
苏青芜摸着虎头鞋,眼眶发热——张婆子的心意,青湄的坚持,总算没白费。她擦干青湄的眼泪,笑着说:“我们现在就去救爹,救完爹,姐姐带你回朔北,回那个种满紫苏的院子。”
秦峰押着谢临舟过来,递上一封密信:“苏姑娘,这是从谢临舟身上搜出来的,是赵嵩写给她的,说‘若事败,杀苏家人灭口,嫁祸南淮皇帝’——现在证据确凿,南淮皇帝那边,我已经让人送信过去了,他不敢再护着谢临舟。”
“先去天牢救爹。”苏青芜拉着青湄的手,往天牢方向走——陈老郎中和王管家已经带着旧部在天牢外等着,见她们过来,立刻打开牢门。
天牢里又潮又暗,苏父被关在最里面的牢房,躺在稻草上,脸色蜡黄,手脚软得抬不起来——是被软筋散伤了经脉。苏青芜扑过去,握住父亲的手,指尖搭在他的脉上:“爹,是我,青芜回来了,我来救你了。”
苏父缓缓睁开眼,看清是她,眼泪顺着眼角滑落:“青芜……你没事就好……湄湄……”
“爹,我在这儿。”青湄趴在牢门边,声音哽咽,“姐姐把谢临舟抓住了,我们没事了。”
苏青芜从药囊里拿出紫苏膏和甘草汁,撬开父亲的嘴,慢慢喂进去:“这是解软筋散的药,喝了过几日就能好——我们现在就带你出去,回朔北,找最好的医官给你调理。”
王管家递来一件厚披风,裹在苏父身上:“姑娘,谢临舟的余党已经被暗卫清了,南淮皇帝下了旨,说要‘彻查谢家案,还苏家清白’,您放心,没人再敢找苏家的麻烦了。”
走出天牢时,阳光正好,洒在身上暖融融的。苏父靠在秦峰安排的马车上,看着苏青芜和青湄,虚弱地笑了:“当年我教你青囊脉法,就是怕你以后受欺负……现在看来,我的青芜,已经能护住自己,护住家人了。”
苏青芜握着父亲的手,心里满是踏实——苏家的冤屈洗清了,亲人也都平安了,接下来,就是兑现和拓跋烈的约定,带家人回朔北。
当晚,苏青芜在临时住处,就着油灯写了一封信——信里没说太多惊险,只说“谢临舟已擒,父亲和青湄平安,不日便带他们回朔北”,还写了药圃里的紫苏虽然荒了,但她带了些种子,想回朔北的青芜院种上,和他一起等春天发芽。
她把信交给秦峰的暗卫,又拿出一个绣好的紫苏布包,里面放着几片南淮的紫苏干:“把这个交给王爷,告诉他,南淮的紫苏,和朔北的一样香,等我回去,煮给他喝。”
暗卫接过信和布包,快马往朔北赶。苏青芜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和朔北的月光一样亮,照着她和家人的身影,也照着通往朔北的路。
青湄靠在她身边,手里拿着张婆子的虎头鞋,小声问:“姐姐,朔北的院子里,真的有好多紫苏吗?”
“嗯。”苏青芜点头,摸了摸妹妹的头,“有好多,还有个疼你的张婆婆,会给你做甜糕,给你讲朔北的故事——对了,还有个……很厉害的王爷,他会护着我们,不让我们再受欺负。”
青湄似懂非懂地点头,靠在她肩上睡着了。苏青芜轻轻抱起妹妹,走到床边——父亲已经睡熟,呼吸平稳,想来是药起了作用。
她坐在桌边,摸出怀里的族玉佩——是拓跋烈母亲留下的苏家玉佩,现在,它不仅是信物,更是连接她和拓跋烈的羁绊。她想起离开朔北时,他站在码头上,玄色锦袍被风吹起,眼神里的笃定和牵挂,心里暖得发慌。
再过几日,等父亲的身体好些,她们就出发回朔北。回那个有青芜院、有紫苏、有他的地方。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信纸上,上面“等我回去煮紫苏汤”几个字,在灯光下,泛着温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