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完结版《仕途青云志》章节目录在线阅读

仕途青云志

作者:青屿甜野

字数:184149字

2025-09-25 08:21:08 连载

简介

仕途青云志》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青屿甜野”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主角李清的冒险经历让人热血沸腾。本书已更新184149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探索!

仕途青云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李清走马上任阜县副县长,分管农业和经济发展。办公室从河湾乡政府搬到了县政府大楼三层,窗外可以看到阜县县城的主要街道。

新办公室约十五平方米,一张旧办公桌,两个文件柜,一套待客沙发,条件比河湾乡好不了多少。李清并不在意这些,放下简单的行李后,立即让秘书小张拿来阜县近五年的经济数据和发展规划。

小张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戴着眼镜,显得很精干。“李县长,这是您要的材料。周县长交代,明天上午开县长办公会,讨论下半年重点工作。”

李清点点头:“好的。小张,你是本地人吧?对阜县农业情况了解多少?”

小张推了推眼镜:“我老家是西山乡的,父母都是农民。咱们阜县是农业大县,但还不是农业强县。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

李清认真听着,不时点头。小张的分析很到位,与他前期调研的结论基本一致。

第二天县长办公会上,李清第一次以副县长的身份参加。县长刘明宇介绍了当前全县经济形势后,让各位副县长汇报分管领域工作思路。

当轮到李清时,他拿出精心准备的发言稿,却又放下,决定即兴发言。

“刘县长,各位同事,我来阜县时间不长,但前期做了一些调研。我认为阜县农业的根本问题不是产量问题,而是效益问题。我们的玉米、小麦亩产不低,但农民收入却增长缓慢。原因在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几位老副县长交换着眼神。这个年轻人果然如传闻中一样直率。

李清继续道:“我建议从三方面突破: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经济作物;二是拓展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三是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分管财政的副县长赵建国插话:“李县长的想法很好,但钱从哪里来?县财政捉襟见肘,省里的拨款也是有局限的。”

李清早有准备:“资金可以通过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民间资本解决。我初步筹划了一个‘阜县绿色农业发展计划’,预计需要投入3000万元,但三年内可直接带动农民增收30%以上,增加税收500万元。”

会议结束后,刘县长留下李清:“李清啊,你的热情和想法都很好,但阜县情况复杂,有些事情急不得。特别是资金投入方面,要量力而行。”

李清听出话中有话:“刘县长,您的意思是?”

刘明宇叹了口气:“阜县财政不像账面看起来那么简单。前几年大搞开发区建设,欠下不少债务。现在每年光利息就是个大数目。”

李清心头一沉,这种情况是他未曾预料到的。

接下来的调研证实了刘县长的说法。阜县财政确实困难,多个项目因资金短缺处于半停工状态。更令人担忧的是,李清在查阅过往项目档案时,发现一些项目资金使用存在疑点。

特别是红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资金使用记录,与他之前在河湾乡了解的情况有出入。当时县水利局拨付了200万元专项资金,但实际用于工程建设的只有120万元左右。

李清找来水利局局长马卫国询问情况。

马局长五十多岁,在水利系统工作三十年,是个老水利。他解释道:“李县长,那笔资金有一部分用于应急度汛物资储备,还有一部分用于支付设计、监理等费用,都是合规的。”

李清追问:“能提供详细支出明细吗?特别是应急物资采购和服务的招标程序材料。”

马卫国面露难色:“这个…时间过去两年了,有些材料可能需要时间整理。”

从马局长的反应中,李清感觉到事情并不简单。他暗中让小张收集相关资料,同时悄悄去红旗水库实地查看。

周末,李清独自驾车前往红旗水库。这座水库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关系下游五个乡镇的防洪安全和十万亩农田的灌溉。两年前的除险加固工程号称使水库达到百年一遇防洪标准。

到达水库后,李清沿着大坝仔细查看。表面上看,大坝加固得很好,护坡整齐,防浪墙坚固。但走到背水坡时,李清发现一处护坡草皮下有渗水痕迹。

他拨开草丛,发现土壤湿润,甚至有细小的水流渗出。这是不正常的现象。

李清立即打电话给河湾乡的老同事,请他们找当年参与施工的老师傅了解情况。同时,他联系省水利厅的同学,咨询水库渗漏的可能原因和危险程度。

初步反馈令人担忧:渗漏可能是防渗体施工质量不达标导致的,如果不处理,在高水位情况下可能引发管涌甚至溃坝。

李清感到事态严重,立即向刘县长汇报。

刘明宇听后沉默良久,最后说:“这件事牵涉面很广,当年的工程是钱副县长主抓的,现在他是常务副县长。没有确凿证据前,不要声张。”

钱副县长名叫钱大有,与李清在河湾乡打过交道的那位造纸厂老板是堂兄弟。李清顿时明白了其中的复杂关系。

但红旗水库的安全关系到数万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不能因人事关系而懈怠。李清决定暗中组织专家进行安全鉴定。

通过大学同学介绍,李清请来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的两位专家,以调研为名对红旗水库进行初步检测。

检测结果令人震惊:水库防渗墙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多处厚度不足设计标准的一半;溢洪道消能设施也不合格。专家估计,该工程实际造价不会超过150万元,远低于拨付的200万元资金。

更严重的是,按现有质量,水库在遇到五十年一遇以上洪水时,有可能发生溃坝事故。

李清拿着专家报告再次找到刘县长:“刘县长,情况比想象的还要严重。必须立即采取除险措施,否则汛期到来后果不堪设想。”

刘明宇面色凝重:“今年气象预报确实说有强降雨。但重新加固需要多少资金?”

“初步估算需要80万元进行应急除险,彻底解决则需要300万元左右。”

“县财政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刘明宇摇头,“只能向市里和省里求援了。”

李清主动请缨:“我可以去争取资金。省水利厅有我同学,可以帮忙争取应急除险资金。”

就在李清准备去省城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阜县。

那是七月的一个夜晚,雷电交加,暴雨如注。县防汛指挥部紧急通知:全县平均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且仍在持续。

李清立即赶到防汛指挥部,发现钱副县长已经在那里坐镇指挥。

“李县长来了正好。”钱大有表情严肃,“红旗水库水位急剧上涨,已经超过警戒线。你熟悉河湾乡情况,不如你去现场督导防汛?”

李清心中一惊,明知水库有隐患却让自己去现场,这安的什么心?但他没有犹豫:“好,我马上就去。”

临行前,李清悄悄嘱咐小张:“我走后,你立即向刘县长汇报红旗水库的隐患问题,建议下游乡镇做好应急撤离准备。”

暴雨中的山路泥泞难行。李清赶到红旗水库时,水位已接近坝顶,大坝背水坡出现多处渗漏点,情况危急。

当地乡镇干部和群众正在抢险加固。李清立即组织加大排洪力度,同时安排人员密切监视渗漏变化。

凌晨三点,巡查人员突然报告:大坝中部出现管涌,浑水带着泥沙喷涌而出!

这是溃坝的前兆!李清心头一紧,立即下令:“所有人员撤离大坝!通知下游群众立即转移!”

同时,他命令水库管理人员全力开启泄洪道,降低水位减轻大坝压力。

大部分人员迅速撤离,但还有几个村民坚持要抢救物资。李清冲过去大吼:“不要命了?快走!东西没了可以再买,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就在这时,管涌处突然塌陷,形成一个直径一米多的漩涡。大坝随时可能崩溃!

千钧一发之际,李清看到不远处有几个沙袋,灵机一动:“快!扔沙袋!反滤围井!”

他带领几个胆大的村民,冒险将沙袋投向漩涡周围,形成围井,再填入碎石和沙土。这是一个冒险的做法,但如果成功,可以阻止泥沙流失,稳定险情。

雨水和汗水湿透了全身,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一袋袋沙土投下去,终于,管涌水量开始减小,险情暂时得到控制。

天亮时分,雨势渐小,水库水位开始下降。大坝保住了,下游群众安全了。

李清瘫坐在地上,浑身泥浆,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抢险斗争使李清在干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但也让他与某些人的矛盾更加尖锐。

事后调查发现,红旗水库险情确实与工程质量有关。省水利厅派出工作组进驻调查,县里也开始自查整顿。

一天晚上,李清接到一个匿名电话:“李县长,红旗水库的事到此为止对大家都好。再查下去,对你没好处。”

李清平静地回答:“我只是在做我应该做的事。阜县的老百姓有权知道真相。”

挂掉电话,李清站在窗前,望着阜县的夜景。他知道,自己已经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但想起暴雨之夜那些拼死抢险的干部群众,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这时,手机响起,是刘县长:“李清,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省调查组想详细了解红旗水库的情况。做好准备,有一场硬仗要打。”

李清深吸一口气:“明白,刘县长。我会做好准备的。”

窗外,夜空中的乌云渐渐散开,几颗星星闪烁出微弱却坚定的光芒。李清知道,阜县的改革和发展正如这夜空一样,虽有乌云遮月,但终会见到星光。而他,愿意做那最先穿透乌云的一束光。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