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鸡叫头遍时,林卫东就醒了 —— 不是紧张,是心里揣着盼头,想早点把最后两场考试考完,好跟乡亲们一起看看麦田。刚坐起身,就听见院门外苏晓梅的声音,比往常轻了些,像是怕惊扰了他:“卫东哥,俺把早饭放门口了,你醒了再吃,别凉了。”

林卫东赶紧披衣开门,见苏晓梅正踮着脚往窗台上放竹篮,蓝布褂子上沾了点晨露,手里还攥着块干净的布巾。“怎么不敲门?” 他接过竹篮,掀开粗布一看,里面是小米粥、鸡蛋饼,还有一小碟腌黄瓜,鸡蛋饼上还印着个小小的 “中” 字,是用模子烙的。

“俺怕你还没醒,吵着你。” 苏晓梅把布巾递过来,“这是俺娘新织的布,软和,你擦手用。鸡蛋饼是俺特意烙的,俺娘说‘中’字吉利,祝你考试顺顺利利。” 她说话时眼睛亮晶晶的,盯着林卫东的脸,像是想从他脸上看出点底气来。

林卫东咬了口鸡蛋饼,面香混着鸡蛋的鲜味,暖得胃里发甜。“好吃,比供销社的点心还香。” 他笑着说,“考完试咱们去看麦田,你不是想学制麦的学问吗,今天就教你怎么看麦苗的越冬芽。”

苏晓梅脸一红,低下头帮他收拾碗筷:“好啊,俺都记着笔记呢,你讲的俺都能听懂。” 她的笔记本就揣在口袋里,封面上绣着麦苗,是她昨晚熬夜绣的,想等考完试送给林卫东。

七点不到,林清月就推着自行车在村口等了,帆布包里装着英语听力的 “重点清单”—— 是她从县中学借来的旧磁带整理的,上面标着常考的场景:问路、购物、谈论天气,还有 “介绍家乡” 的话题,正好能跟林卫东的经历结合。

“卫东,英语听力别慌,听到数字先记下来,没听清别纠结,先听下一题。” 林清月递过清单,指尖碰到他的手,赶紧缩回去,耳尖泛红,“作文要是考书信,就写‘介绍家乡的麦苗’,你之前准备的素材都能用,比如‘麦苗越冬盖秸秆,明年能收三百斤’,既真实又有特色。”

林卫东接过清单,上面的字迹工工整整,重点句子还画了波浪线。“谢了清月,有你整理的这些,我心里踏实多了。” 他把清单折好放进考试包,“等录取通知书下来,咱们一起去公社图书馆借农技书,你不是想学生物防治吗,正好一起研究。”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县中学赶,冬日的太阳刚爬上山坡,把麦田的秸秆染成了金红色。林清月骑得慢,跟林卫东聊起未来的打算:“我爹说北京农业大学的植保专业有个实验田,能种北方的冬小麦,要是能考上,咱们就能把黄土坡的麦苗品种带去改良,将来亩产说不定能超四百斤。”

“肯定能!” 林卫东说,“你这么懂植物保护,到时候咱们一个搞种植技术,一个搞病虫害防治,黄土坡的麦子肯定能成招牌。”

快到县中学时,远远就看见赵雅芝的身影 —— 她站在老槐树下,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旁边还放着一摞油饼,是从供销社食堂刚买的,还冒着热气。“林卫东!这边!” 她大嗓门一喊,周围的考生都看过来,“快吃个油饼垫垫,英语考试要考两个小时,别饿肚子。”

她把油饼塞到林卫东手里,又打开保温桶,里面是热乎的豆浆:“俺跟食堂师傅磨的,没放糖,怕你考试犯困。对了,俺听监考老师说,今天英语作文考‘给笔友的信’,你就写咱们村的麦苗,保准跟别人不一样!”

林卫东咬着油饼,酥脆的外皮裹着葱花的香味,心里满是感激。从考前的资料准备到考中的物资支持,赵雅芝从来没落下过,像个姐姐一样周全。“赵同志,等我上了大学,第一个给你寄通知书,让你也跟着高兴。”

“好!” 赵雅芝笑得眼睛都眯了,帮他理了理考试包的带子,“快进去吧,听力要提前试音,别迟到。记住,不会的题别慌,你复习得这么扎实,肯定能行!”

英语考试的铃声响起时,林卫东已经坐在了座位上。听力部分果然有 “介绍家乡” 的场景,他按照林清月教的方法,把 “麦田面积”“越冬措施”“亩产目标” 都记在草稿纸上,答得格外顺。作文考的正是 “给笔友写一封信,介绍家乡的特色”,他提笔就写:“亲爱的汤姆,我想跟你说说我们村的麦苗 —— 它们盖着秸秆过冬,像盖了层金被子,明年夏天就能结出满田的金穗……”

写作文时,系统的声音轻轻响起:【叮!宿主英语作文结合乡土特色,语言流畅,与 “乡村振兴” 主线契合度 95%,触发 “农技知识加成”,作文得分提升 10%。】

林卫东嘴角微扬,继续往下写,直到把作文纸写满,检查完所有题目,正好到交卷时间。走出考场时,林清月和赵雅芝已经在门口等了,手里拿着刚买的橘子,剥好递给林卫东:“怎么样?听力没卡壳吧?作文写的啥?”

“没卡壳,作文写的是麦苗,跟笔友介绍咱们村的种植技术。” 林卫东接过橘子,甜得心里发暖,“多亏你整理的听力重点,还有赵同志的提醒,都用上了。”

中午在小饭馆吃饭时,林清月帮林卫东梳理理综重点:“物理的电磁题别忘画电路图,化学的方程式要配平,生物的遗传题用‘棋盘法’最清楚。还有实验题,要是考小麦发芽率,记得步骤是‘选种→浸种→催芽→计数’,误差分析要写‘种子活力不同’‘温度控制不均’。”

林卫东一一记在心里,他摸出系统奖励的《基础农技知识手册》,翻到 “小麦发芽率测定” 那页,确认了实验细节 —— 比如浸种要用 20℃的温水,催芽时要保持湿度,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乡土经验,正好能作为答题的加分点。

下午的理综考试,林卫东果然遇到了 “小麦发芽率测定” 的实验题。题目问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秸秆还田对小麦发芽率的影响’”,他按照手册上的方法,写出实验组(秸秆还田土壤)和对照组(普通土壤)的设计,步骤里加了 “每组选 100 粒饱满种子,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误差分析还写了 “秸秆腐熟程度不同可能影响结果”,比标准答案多了个乡土细节,显然是得分点。

物理的电磁题和化学的方程式也没难住他,之前林清月帮他整理的错题本里都有类似题型,他很快就解了出来。最后检查时,他还发现生物题里有 “小麦分蘖期的激素调节”,正好用了系统奖励的《北方小麦春季管理手册》里的知识,答得格外全面。

走出理综考场时,天已经擦黑了。林卫东背着考试包,心里像卸下了块大石头 —— 高考终于结束了!林清月推着自行车,笑着说:“看你这轻松的样子,肯定考得不错。回去咱们跟乡亲们好好庆祝,赵铁柱叔说要杀猪呢!”

“真的?” 林卫东眼睛一亮,“那可得早点回去,别错过了热闹。”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回赶,路上的村民都在往黄土坡村的方向走,手里提着鸡蛋、红糖,还有的扛着白菜,都是给林卫东庆祝的。快到村口时,远远就听见鞭炮声,赵铁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拿着个大喇叭:“卫东回来啦!快过来吃饺子!”

村民们都围了过来,王桂兰大婶递过一碗热乎的饺子:“快吃,猪肉白菜馅的,俺们包了一下午。你赵叔特意杀了头猪,晚上咱们吃杀猪菜!”

苏晓梅从人群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个布包,里面是她的笔记本:“卫东哥,这是俺的笔记,你看看,你讲的麦苗知识俺都记下来了。还有这个 ——” 她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偶,是用布缝的麦苗形状,“俺缝的,祝你考上大学,也祝咱们的麦苗明年大丰收。”

林卫东接过布偶,小小的麦苗上还绣着 “加油” 两个字,心里暖得发烫。“谢谢晓梅,这是我收到最好的礼物。” 他把布偶放进考试包,“走,咱们去看麦田,看看咱们的麦苗怎么样了。”

一群人跟着林卫东往麦田走,月光洒在秸秆上,像铺了层银霜。林卫东蹲下身,掀开秸秆,露出绿油油的麦苗,叶片上还带着越冬芽:“你们看,这芽饱满得很,明年开春肯定能长得壮。” 他又用手摸了摸土壤,湿度正好,没有结冰。

系统的声音适时响起:【叮!宿主完成高考全部科目考试,心态稳定,预估总分 420+(超过往年重点大学录取线 30 分)!当前小麦越冬存活率 99%,越冬芽发育良好,解锁 “春季返青管理” 预热任务。】

【高考奖励发放:北京农业大学录取通知书预解锁(需等待官方通知),优质返青肥 30 斤,积分 1000,民心值 50 点。】

“太好了!” 林卫东激动地站起来,对大伙喊,“咱们的麦苗越冬没问题,明年开春施次返青肥,夏天肯定能收满田金穗!我估了分,考上北京农业大学没问题,将来就能学更多农技,帮咱们村种更多粮!”

村民们都欢呼起来,赵铁柱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没给咱们黄土坡丢脸!今晚咱们不醉不归,庆祝你考上大学,也庆祝咱们的麦苗好收成!”

晚上的黄土坡村格外热闹,赵铁柱家的院子里摆了好几张桌子,杀猪菜、饺子、炒白菜摆了满满一桌,村民们端着粗瓷碗,喝着自酿的米酒,聊着未来的日子。苏晓梅坐在林卫东身边,帮他夹菜;林清月跟他聊大学的专业,说要一起报考农业相关的专业;赵雅芝则说要帮他推广小麦种植方案,让周边村都跟着学。

陈老师也来了,手里拿着个红布包,里面是他珍藏的《农业百科全书》:“卫东,这书给你,上了大学也别忘本,多学农技,回来帮乡亲们。咱们黄土坡,就靠你了。”

林卫东接过书,心里满是坚定。他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看着乡亲们淳朴的笑脸,看着身边三个各有特色的姑娘,突然觉得,穿越到这个年代,虽然苦,却收获了最珍贵的温暖。

夜深了,庆祝的人群渐渐散去。林卫东站在院门口,看着麦田里的秸秆在月光下泛着银辉,心里充满了希望 —— 等录取通知书下来,他就要去北京上大学;等开春,他就要帮乡亲们管理麦苗;将来,他还要把黄土坡的种植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能吃饱饭,过上好日子。

他打开系统面板,看着 “春季返青管理” 的预热任务,看着满格的积分和民心值,嘴角扬起笑容。这个冬天,黄土坡的麦苗在秸秆下安睡;明年春天,它们会抽出新的绿芽;而他的人生,也将像这麦苗一样,在希望的土壤里,长出满田的金穗。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