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想要找一本好看的都市种田小说吗?那么,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这本小说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故清欢渡创作,以林卫东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目前,小说已经连载让人期待不已。快来阅读这本小说,112118字的精彩内容在等着你!
七零:带着系统回村当学霸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鸡叫头遍时,黄土坡村还浸在冬日的薄雾里。林卫东刚翻了个身,就听见院门外传来苏晓梅轻轻的敲门声,带着点怯生生的试探:“卫东哥,醒了没?俺把早饭带来了。”
他赶紧爬起来,套上苏晓梅缝补好的蓝布褂子,踩着新布鞋走到门口。苏晓梅手里提着个竹篮,篮子里用粗布盖着,掀开一看,是一碗冒着热气的小米粥,两个煮得金黄的鸡蛋,还有一小碟腌萝卜 —— 鸡蛋是她攒了半个月的,特意煮到溏心,说 “吃着不噎,还补脑子”。
“快趁热吃。” 苏晓梅把竹篮放在灶台上,转身帮林卫东叠被子,土炕上的被褥被她铺得整整齐齐,绣着麦穗的鞋垫就放在鞋边,“俺娘说,考试要穿得暖和,俺给你在棉袄里又絮了层新棉絮,别冻着身子。”
林卫东拿起鸡蛋,蛋壳上还带着温度,咬开一个小口,溏心的蛋黄流出来,香得他鼻尖发酸。这半年来,苏晓梅的照顾从来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藏在每一碗热粥、每一双布鞋里,像麦田里的露水,悄无声息却滋养人心。
“晓梅,考完试我陪你去看麦苗。” 林卫东一边喝粥,一边说,“看看咱们铺的秸秆有没有被风吹开,塑料膜还牢不牢。”
苏晓梅脸一红,低下头收拾碗筷:“好啊,俺还想跟你学学怎么看麦苗的越冬情况,将来俺也能帮着照看。”
七点刚过,林卫东背着苏晓梅缝的 “金榜题名” 考试包,在村口见到了林清月。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浅灰色上衣,背着帆布包,手里还拿着个小本子 —— 是之前整理的英语作文万能句,怕林卫东忘了,特意带来再顺一遍。
“卫东,昨晚没紧张得睡不着吧?” 林清月笑着递过本子,“你看这几句‘As far as I am concerned…’‘From my point of view…’,要是英语作文考议论文,肯定能用得上。”
“没紧张,喝了晓梅煮的粥,睡得挺香。” 林卫东接过本子,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林清月赶紧收回手,耳尖泛红,“路上骑车慢点开,昨天晚上下了点霜,路面滑。”
两人骑着自行车往县中学赶,冬日的田野里覆着层薄霜,麦苗在秸秆下睡得安稳,远处的小河结着冰,像条银色的带子。林清月怕林卫东累,主动换着骑:“你昨天复习到那么晚,我多骑会儿,你在后面歇着,再想想语文作文的思路。”
林卫东坐在后座,看着林清月的背影,风把她的短发吹得贴在脸颊上,却丝毫没影响她骑车的稳当。他想起这半年来,林清月帮他抄资料、讲难题,甚至熬夜整理错题本,心里满是感激:“清月,等考完试,我请你吃供销社的糖糕,跟赵同志一起。”
“好啊。” 林清月的声音被风吹得有点飘,却带着笑意,“我还想跟你一起去公社图书馆,借几本农业方面的书,等开春了帮着照看麦苗。”
一个半小时后,县中学的校门出现在眼前。门口挤满了考生和送考的人,有的家长提着暖壶,有的老师拿着复习资料,嘈杂却充满希望。林卫东刚停下车,就听见赵雅芝的大嗓门:“林卫东!这边!”
只见赵雅芝站在一棵老槐树下,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旁边还放着两个热包子:“俺早上五点就来占位置了,怕你找不到。这包子是刚从供销社食堂买的,猪肉白菜馅的,快吃一个垫垫,语文考试要考两个小时呢。”
她把包子塞到林卫东手里,又打开保温桶,里面是热乎的红糖水:“喝点红糖水,补气血,考试的时候脑子转得快。俺跟你说,刚才俺见着县中学的王老师了,他说今年语文作文题跟‘乡村变化’有关,你之前准备的素材肯定能用!”
林卫东咬着包子,甜香的肉馅混着红糖水的暖意,从胃里传到心里。赵雅芝总是这样,看似泼辣,却把所有细节都想到了,从考前的物资准备到考场的信息打探,从未落下。
“赵同志,谢谢你。” 林卫东接过保温桶,“等考完试,我一定跟你好好道谢。”
“谢啥!” 赵雅芝摆了摆手,帮他理了理考试包的带子,“快进去吧,还有二十分钟就要查准考证了。记住,别慌,你复习得这么扎实,肯定能行!”
林清月也在旁边帮着检查考试包:“准考证在最外层,户口本跟在后面,铅笔削好了两支,橡皮也放进去了,没问题。进去后先找座位,把考试用品摆好,别着急答题,先填姓名和准考证号。”
林卫东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按照陈老师教的深呼吸法调整心态 —— 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紧张感果然消散了不少。他转身往校门走,走了几步又回头,见苏晓梅不在,忍不住问:“清月,晓梅怎么没来?”
“晓梅说怕来给你添紧张,在家帮着王桂兰大婶照看麦田呢。” 林清月笑着说,“她让我跟你说,等你考完,她在村口给你煮红薯汤。”
林卫东心里一暖,转身走进校门。考场在三楼 302 教室,他找到 15 号座位,是张木质课桌,桌面上刻着模糊的 “好好学习”,椅子有点晃,他找了张纸垫在椅腿下,才稳当下来。
八点整,监考老师开始发试卷。油印的试卷带着淡淡的油墨味,林卫东先填好姓名和准考证号,然后浏览全卷 —— 语文试卷的结构和陈老师模拟的一样,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作文题果然是《记一件让你看到希望的事》。
“太好了!” 林卫东心里一松,之前准备的素材正好能用。他先做基础知识,病句题是之前陈老师强调过的 “搭配不当”,现代文阅读讲的是乡村教师的故事,和他经历的乡土温情很像,答起来格外顺。文言文阅读是《论语》选段,讲 “仁” 与 “信”,他想起村长的担当、乡亲们的善意,很快就理解了大意。
最后写作文,林卫东按照之前修改的终稿,开头写深秋的黄土坡,村长扛着玉米面走进他家漏风的土坯房,“风刮着黄土粒钻进衣领,可灶台上的玉米面却暖得烫手”;中间写种麦苗的过程,苏晓梅帮他撒种,林清月帮他测土壤温度,赵雅芝帮他买农资,“每一株麦苗的生长,都藏着全村人的希望”;结尾写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笔下的希望不仅是我的大学梦,更是麦田里的金穗、乡亲们的笑脸”。
写作文的时候,系统的声音轻轻响起:【叮!宿主作文贴合主题,情感真挚,与 “乡村振兴” 主线契合度 98%,心态稳定加成,答题效率提升 10%。】
林卫东嘴角微扬,继续往下写,直到把作文纸写满,才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别字,正好到交卷时间。
走出考场时,阳光已经升得很高。林清月和赵雅芝在教室外等他,赵雅芝赶紧递过保温桶:“快喝点水,考得咋样?作文写的啥?”
“考得挺好,作文写的是种麦苗的事,跟乡亲们有关。” 林卫东喝着水,跟她们讲作文的内容,林清月听得眼睛发亮:“肯定能得高分!你写的都是真情实感,阅卷老师肯定喜欢。”
中午,三人在县中学附近的小饭馆吃饭。赵雅芝点了三个菜:炒白菜、土豆丝,还有一盘红烧肉 —— 是她特意加的,说 “给你补补脑子”。吃饭的时候,林卫东想起下午的数学,有点担心压轴题,林清月赶紧拿出小本子,把之前讲的函数解题思路又顺了一遍:“别慌,你记得‘求导找极值,结合定义域画图像’,肯定能解出来。”
下午数学考试,林卫东果然遇到了类似的压轴题 —— 函数与导数的综合应用,求最值和单调性。他按照林清月教的方法,先求导找极值点,再画函数图像,很快就解了出来,甚至比模拟时还快。基础题更是顺风顺水,之前整理的公式表帮了大忙,连之前总错的几何题,都顺利算出了答案。
走出数学考场时,天已经擦黑。林卫东和林清月骑着自行车往回赶,路上的霜已经化了,车轮碾过路面,发出 “沙沙” 的声。林清月聊起将来的计划:“我想考北京农业大学的植保专业,要是能跟你一起,咱们就能一起研究怎么帮乡亲们种庄稼了。”
“肯定能!” 林卫东说,“你这么努力,一定能考上。到时候咱们一起回黄土坡,把小麦种植方案推广到更多村庄,让更多人能吃饱饭。”
快到村口时,远远就看见一片灯火 —— 是村民们举着煤油灯在等他。赵铁柱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个烟袋,见他回来,赶紧迎上去:“卫东,考得咋样?饿不饿?俺让王桂兰给你煮了红薯汤。”
王桂兰大婶也凑过来,递过一碗热乎的红薯汤:“快喝,甜得很,补力气。晓梅去田里看秸秆了,说要等你回来跟你说麦苗的事。”
正说着,苏晓梅从田埂那边跑过来,头发上还沾着点秸秆屑:“卫东哥,你回来了!麦苗没事,秸秆都好好的,塑料膜也没被风吹开,俺跟俺娘还撒了点草木灰,防老鼠咬。”
林卫东接过红薯汤,喝了一口,甜得心里发暖。他看着眼前的村民们,煤油灯的光映在他们脸上,满是期待和关切,突然觉得,这场高考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战斗,更是整个黄土坡村的希望奔赴。
回到家,林卫东把今天的考试情况跟陈老师说了,陈老师听了连连点头:“好!好!语文作文写真情实感,数学压轴题能解出来,这两科肯定能拿高分!明天考英语和理综,别放松,正常发挥就行。”
晚上,林卫东没再看新题,只把英语作文的万能句和理综实验题的易错点看了一遍。苏晓梅帮他烧了热水,让他泡泡脚解乏;林清月帮他把明天要带的考试用品再检查了一遍;赵雅芝则托人送来个暖水袋,说 “晚上睡觉暖脚,别着凉”。
躺在床上,林卫东想起今天的考试,想起村民们的等待,想起三个姑娘的陪伴,心里满是坚定。他打开系统面板:
【宿主当前状态:心态稳定(95%),知识掌握度(92%),明日考试适配度(90%)。】
【系统提示:明日理综考试可能涉及农业相关实验(如小麦发芽率测定),宿主可调用 “基础农技知识手册” 相关内容,提升答题准确率。】
林卫东笑了笑,闭上眼睛。窗外的风还在吹,麦田里的秸秆发出 “沙沙” 的声,像在为他加油。他知道,明天还有两场考试,还有更重要的挑战在等着他,但有全村人的支持,有三个姑娘的陪伴,有系统的助力,他一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带着黄土坡的希望,走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