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四合院:我的父亲要私奔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都市脑洞小说,作者爱吃比萨饼的常晓素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们带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小说的主角何雨柱勇敢、聪明、机智,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总字数达到250402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本精彩的小说!
四合院:我的父亲要私奔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许母见状,没好气地瞪了许富贵一眼。
许富贵顿时面露窘迫。
何雨柱连忙开口:”富贵叔,这事就此打住吧。这些鱼肉留着给家里加个菜,算是我的一点心意,我先告辞了。”
说罢转身便走。
“柱子……”
见何雨柱走得干脆,连推辞的机会都不给,许富贵只得无奈摇头。
“多懂事的孩子啊。易中海和贾张氏真不是东西,专挑他们兄妹欺负。”许母感叹道。
许富贵眉头微皱:”这孩子确实不容易。年纪轻轻就这般明事理,寻常人家孩子哪能做到?往后必成大器。”
“易中海和贾家母子要是再为难他们兄妹,咱们家能帮衬就帮衬几句。还有大茂,你以前总跟柱子打架,从今往后再不许这样。”
“要多跟柱子学着做人,听见没?”许富贵正色道。
许大茂这才回过神。
他也没料到何雨柱会送来鱼肉,点头应道:”知道了,以后不跟柱子哥打架了。”
听到儿子的保证,许富贵满意地露出笑容。
这一切都被何雨柱听在耳里。
他嘴角微扬,露出会心的笑意。
与此同时,易中海家中。
“何雨柱分明是故意的。刚跟你吵完,转头就给阎阜贵、刘海中还有许大茂他们送鱼肉,院里其他住户也都收到了,偏偏漏了咱们家和贾家。这不明摆着给咱们颜色看吗?”
一大妈见何雨柱挨家送肉,立即明白这是在立威,当即气不打一处来。
“是啊师傅,师娘。傻柱实在太不懂规矩了。今天要不是聋老太太拦着,我非叫他好看不可。”
贾东旭顶着一张青紫交加的脸,对着易中海抱怨。
贾张氏在一旁帮腔:”易师傅,我们家没了顶梁柱,东旭年纪轻还没成家。今天何雨柱这么欺负我们母子,又折了您的面子。这口气要是咽下去,往后在院里还怎么立足?”
听着这些议论,易中海本就烦乱的心绪更添几分焦躁。
他怒气冲冲地瞪了贾张氏和贾东旭一眼,抬手重重地拍在桌上。
“够了,都给我闭嘴!你们嫌惹的麻烦还不够多吗?”
“我做事需要你们教?东旭,我说你一句,书都白读了吧?现在是法治社会,你上来就对何雨柱动手,不知道他是个愣头青?”
“本来是何雨柱没理,现在倒好,你们母子俩连我也拖下水了。”
越说,易中海越觉得火大。
简直蠢得没边儿。
贾张氏一听,立刻没好气地回嘴:“我家东旭那是孝顺,看我被何雨柱那小畜生欺负,护着我有错吗?”
“你易师傅当时在场,直接拦下傻柱不就完了?结果你还说要教育何雨柱,你就占理了?”
这话堵得易中海胸口发闷。
他张了张嘴,竟一时说不出话。
何雨柱啊何雨柱,你个混账!
今天这面子,我易中海迟早要找回来。
“有意思,还想报复我?觉得我让你丢面子了?那又怎样,都是你自找的。我多的是办法治你。”
何雨柱回到家,
神识却留意着易中海家的动静。
听到他和贾张母子的对话,
他心中冷哼,嘴角扬起一丝不屑。
洗过澡,他也没多想,直接躺下睡了。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第二天一早,
何雨柱早早起床。
吃过早饭,他送妹妹何雨柱去红星小学上学。
从学校回来,
路过朝阳河畔时,
他又看见李老正专注地打着拳,直到一套动作结束。
仍是提手、按腹、踩脚、吐气。
口中吐气如箭,
一道白气凝在半空,许久才散。
第二次看李老打拳,
何雨柱不知不觉又有了新的领悟。
昨天李老让他有空去天桥水沁亭的武术茶社看看,
但何雨柱忙着租房和卖鱼,没去成。
“李老,越看您打拳,越觉得深奥。您这太极拳,和我平时见别人练的不太一样。”
何雨柱走上前,笑着说道。
李老见是他,来了兴致:“哦?那你倒说说,我这太极拳哪里不一样?”
“每一式都带动全身的劲,感觉每一招都在一方天地中运转……”
“说得好!每一式都带动劲,看来你眼力不错。”
李老自然不知道,何雨柱之所以看得如此细致。
66.
觉醒神识之后,何雨柱对老者练拳时的细微变化有了敏锐的感知。
他更加确信,这位老者绝不简单。
李老笑着问道:“昨天不是约好有空来武术茶社吗?怎么没过来?”
何雨柱回答:“我父亲去了保定,家里只有我和妹妹。我在丰泽园工作,每天得送妹妹上学,时间实在安排不过来。”
李老听后微微一愣,赞许地点点头:“家里事要紧。我看你连续几天站在河边看我打拳,有这份毅力很好——你想不想跟我学拳?”
何雨柱心中一喜,但仍平静地说:“李老愿意教,我一定认真学。”
“你底子薄,腰腿都还没练开,得从基础开始——先学站马步吧。”
“站马步?”何雨柱笑了,“这动作简单,还用专门学吗?”
“哦?那你试试看。”李老退开两步,示意他蹲下。
何雨柱当即甩开膀子,双腿半蹲,双手平伸,稳稳摆出马步姿势。
“李老,是这样吗?”
李老笑而不语。
可没过多久,何雨柱便觉得膝盖发软,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
勉强坚持二十分钟后,他实在撑不住,站起身问道:“您看我蹲得怎么样?”
“一动不动地站,只会伤到腰膝。马步,关键在‘马’字上,要站出马的姿态。”
“站出马来?”何雨柱不解。
“看过骑马吗?人随着马的奔跑一起一伏。马步正是前辈从骑马中悟出的根基,所以站的时候也要有起有伏,在平地上‘站’出一匹看不见的马。”
“人骑马时,起伏靠的是马,练不出自身功夫。但在平地上,这起伏的劲力全由你自己掌控,等于是把马化入了身体。你刚才那样硬蹲,全身重量压在膝盖上,时间久了膝盖非伤不可。”
“原来还有这番道理!”何雨柱眼界一开,心中惊讶。
“看我示范。”李老说完便扎起马步。
何雨柱仔细看去,只见李老的身体如波浪般微微起伏,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韵律。
李老收势起身,招手说道:“现在你来试试。”
何雨柱没有犹豫,再次沉身蹲下。
李老指点道:“站定时,双脚要如鸡爪般紧抓地面,这样才能调动小腿肌肉,让膝盖自然挺直,顺势收腹提腰,核心绷紧——这便是‘起劲’。”
“掌握了起劲,接下来要学‘伏劲’。运起伏劲时,脚掌要像鸭蹼一样舒展张开,五指放松。随之膝盖松弛,大腿放松,腰部下沉,腹部鼓起。”
“就在这微妙的起伏转换间,不断调整全身重心,避免将重量长期集中在某一处,以免损伤身体。”
何雨柱听后若有所思。
他按李老所教尝试练习。
起初何雨柱动作并不规范,李老便走近,抬脚轻轻点向他的膝盖。
何雨柱只觉得膝头被一股巧劲一托,整个人的姿势顿时标准了许多。
李老对每个细节都要求严格,稍有偏差便立即指出。
“这一起一伏的劲道,只在脚掌一寸之间变化,多一分不行,少一毫不可,务必精准。”李老严肃叮嘱。
何雨柱依言调整。
不多时,他却感到头晕眼花,浑身发软,阵阵恶心涌上心头。
“是不是觉得头晕想吐?”李老问道。
何雨柱苦笑:“确实如此,李老,这是怎么回事?”
李老颔首解释:“修习国术,站桩是基本功,为的是打牢根基。你已十六岁,学艺算晚了,更需刻苦打基础。”
“之所以站久了不适,是因为你没做到‘凌空虚顶’。”
“凌空虚顶?”何雨柱不解。
“所谓凌空虚顶,好比登高望远。人若长久注视近处,容易疲惫压抑;而极目远眺时,便觉神清气爽,这就是凌空虚顶的境界。”
“望远能使心境开阔,你再试试。”
听了这番话,何雨柱恍如打开新天地。
他依照指导摆好桩架,凝神远望。
不知不觉间,这次站桩竟持续了近半小时。
收功后虽觉疲倦,但神奇的是,他明显感觉到周身气血愈发充盈。
“这……”何雨柱暗自惊讶。
“是否觉得掌握了起劲与伏劲后,整个人都不同了?”
见何雨柱短短时间便领悟了国术要诀,李老不禁露出赞许之色。
何雨柱收势站定,开口说道:“确实感觉不同了。李老,马步我已经学会,接下来能不能教我一些实战的招式?”
李老听了,微微一笑:“等你什么时候站马步站出了马形,太阳穴鼓起来,再来武术茶社找我,到时候我再传你拳经。”
“要是做不到,往后就不必来找我了,我的拳法你也领悟不了。”
何雨柱一听就明白了,这是对方在考验自己。
他点点头,郑重抱拳:“既然如此,我一定用心站好马桩,绝不辜负李老的期望。”
李老颔首不语。
何雨柱又与他闲聊几句,便不再多留,约定等练出成绩再来拜访。
有古玉空间相助,他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达成目标。
望着何雨柱骑车远去的背影,李老轻捋胡须,含笑摇头,心情颇好。
“这小子天分不错,像我年轻时,有股冲劲。但愿别让我失望……若是晚年能寻到个传人,我这辈子也就无憾了。”
他忽地轻叹一声,眼神飘远,仿佛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幼时正值清朝末年,朝 朽,民生困苦,世道动荡。
那时他家乡尚武成风,既为护佑乡里,也为防身自保。
乡人见面,总用浓重口音相问:“熬过两灯油没?”
各村都设拳场,农闲在场上练,农忙便挑灯夜练。“熬过两灯油”就意味着真正下过功夫。
他也曾熬过两灯油,习的是太祖拳,在乡里也算小有成就。
只是当年,远不及何雨柱这般轻松自在。
如今见何雨柱习武,心中不免感慨万千。
何雨柱辞别李老,骑车离开朝阳河畔。
他并未动用神识,频繁使用精神易生疲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