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第2章

第21章

春深夏浅,阳光一日烈过一日。苏晚和陆衍的生活,如同院角那棵日渐茂盛的枣树,焕发着勃勃生机。与公社供销社合作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村里传开,彻底奠定了苏晚“能干人”的地位。以往那些或明或暗的打量,如今大多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佩服,甚至带了些许巴结的意味。

合作事宜推进得比预想中还要顺利。那位偶遇的老干部姓陈,是公社里一位颇有威望的退休干部,他的引荐起到了关键作用。供销社的张主任是个精干的中年人,亲自来大棚考察了一番,对蔬菜的品质和反季种植的模式赞不绝口。经过几轮简单的协商,双方便敲定了初步合作意向:供销社以略高于集市零售价、但低于市场紧缺时价格的协议价,定期收购他们出产的部分蔬菜,主要是为了供应公社机关食堂和部分关系单位,也算是响应上头“搞活经济”的号召。

这无疑是将他们的蔬菜销售推上了一个稳定、体面的新台阶。虽然价格比零卖稍低,但省去了日日赶集的辛苦和不确定性,资金回笼更快,也更有利于规划生产。苏晚仔细计算过,薄利多销,总体收益反而可能更高。

签完简单协议的那天下午,苏晚拿着那张盖着红戳的纸,反复看了好几遍,嘴角的笑意怎么都压不下去。她小心地将协议收进那个装着“家底”的小铁盒里,感觉盒子都沉甸甸了不少。

“以后咱们每隔三天送一次菜,每次五十斤左右。”苏晚盘算着对陆衍说,“这样咱们就能更专心伺候棚里的菜,还能腾出手来收拾那块荒地了。”

陆衍正在打磨一把新买的铁锹,闻言点了点头:“嗯。荒地石头多,得下力气。”

“不怕,咱们一起干。”苏晚信心满满。有了稳定的收入,她对开拓新领域的底气足了很多。她甚至开始琢磨,等瓜种成功了,是不是可以再试着种点值钱的经济作物。

合作的消息也传到了苏家。李桂芹再次上门时,脸上的笑容真切了许多,还破天荒地提了半口袋新麦过来,说是家里磨的第一茬新面,让她们尝尝鲜。话里话外,都是对女儿女婿本事的骄傲,甚至隐隐透露,苏富贵虽然嘴上还是不饶人,但夜里抽烟时,也曾嘀咕过“晚丫头倒是比她弟有出息”之类的话。

苏晚收下了面粉,心情复杂,但终究是欣慰多于酸楚。血缘的牵绊难以割舍,这种缓慢的融冰,让她觉得重生后的努力,又多了一重意义。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风顺水之时,一丝微妙的波澜悄然泛起。

这天,苏晚和陆衍按照约定,第一次往供销社送菜。五十斤精心挑选的蔬菜装在干净的荆条筐里,由陆衍用自行车驮着,苏晚在一旁跟着,来到了公社供销社的后院。

负责接洽的是供销社的一个年轻女售货员,叫孙小曼。她约莫二十出头,梳着两条油光水滑的大辫子,穿着时兴的的确良花衬衫,皮肤白皙,模样俏丽,是公社里不少年轻小伙子倾慕的对象。她父亲是供销社的会计,家境优渥,自己也带着一股城里姑娘的优越感。

孙小曼显然早就听说了陆衍的名头——不仅是种菜能手,还是个模样周正、气质冷硬的退伍军人。见到陆衍本人,她那双大眼睛里立刻闪过一抹亮光,态度格外热情。

“陆衍同志是吧?张主任交代过了,菜放这边就行!”孙小曼声音清脆,笑着迎上来,目光几乎黏在陆衍身上,主动伸手想去接陆衍手里的秤。

陆衍侧身避开,面无表情地将菜筐稳稳放下,声音平淡:“称重吧。”

孙小曼也不在意,笑嘻嘻地拿过秤,一边称菜,一边找话题跟陆衍搭话:“陆衍同志,你真厉害!这大冬天的菜都能种得这么好!听说你以前是当兵的?在哪当兵呀?”

陆衍只是“嗯”了一声,算是回答,专注地看着秤星,并不接话。

苏晚站在一旁,看着孙小曼那几乎毫不掩饰的热情,心里莫名地有些不舒服,像是有根细小的刺扎了一下。她不动声色地上前一步,将另一筐菜也搬过来,语气自然地接口道:“孙同志,菜都在这儿了,你看看品相,都是按张主任要求挑的最好的。”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