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是作者“山的那边”的精选作品之一,剧情围绕主人公姜丰姜媛的经历展开,目前已完结,更新了2130796字,最新章节第941章 未来的世界(大结局),小编非常喜欢这本书,爱看历史古代类型小说的读者朋友们无脑冲吧!这本书又名《寒门贵子》。
一、作品简介
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是网络作者山的那边写的一本小说,主角是姜丰姜媛。主要讲述了:姜丰记忆中的母亲苏氏,年轻时是一个温婉体面的秀才娘子,待姜父去后,却变成了一个泼辣精明的中年妇人。一个寡妇,要保住家宅,拉扯大儿女,继续供儿子上私塾,还要给儿子娶到媳妇。不精明强硬怎么行?姜丰一进门,……
二、书友评论
没异能,没系统,全凭真本事晋级的一本架空文。本书塑造的主角形象别出一格,比起其他龙傲天那种看一眼就不想看的要耐看多了;最后面还是神反转鸭,就喜欢看欺负外国哈哈哈,整体故事情节起伏跌宕铺垫得很好,后期书外知识点挺多的,挺好看,收藏了+
第一次看完一部历史小说,真的很赞。通过对主角的科举之路,再到国中危机,加深了对历史的了解,弘扬国家精神,有家人之间的温情,朋友之间的大义,后面关于明代侵略策略谈判上,读来也让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爆升。持续关注中……
“人生”就是——下课啦;放学啦;放假啦;毕业拉;混够啦;老啦;后悔啦;死啦。
书中内容读来真实可信,半白半文的文体读来既有古代读书人之说话方式,又兼顾了读者的阅读能力和感受,关于科举方面的细节与知识的详尽令人信服,文笔也很不错,情节安排方面也可以说是很棒的,书中既兼顾了主角是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人,也兼顾了古代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将主角在古代的生活场景描写的真实可靠,不会出现明显的错误,力赞
教人勤奋,尊老爱幼,从善入流,知恩感恩。一个男人能让一家人衣食无忧才是最基本的成功,作者三观正!感觉剧情细节挺多,尤其是赶考那段超级精彩,作者古代科举知识功底很深,赞。比小白文强多了!
三、作品赏析
姜丰记忆中的母亲苏氏,年轻时是一个温婉体面的秀才娘子,待姜父去后,却变成了一个泼辣精明的中年妇人。
一个寡妇,要保住家宅,拉扯大儿女,继续供儿子上私塾,还要给儿子娶到媳妇。不精明强硬怎么行?
姜丰一进门,就看到母亲红着眼睛一脸愤怒,姐夫高逵讪讪然站在一旁,姐姐姜玉却坐在小几上默然垂泪。
“丰儿?你怎么出门了?身子骨都还没好呢!”苏氏一见到姜丰,也忘了生气,连忙过来,扶着他的胳膊仔细看。
“娘,我已经好了,来接你回家。”姜丰也不多说,拉着母亲的手就要往外走。
不用多想他也猜到眼前是个什么场景。
母亲是来问女婿借钱的,恐怕不是太顺利,要是顺利就吵不起来了。
从来借钱最难,又何必在此丢人现眼?
“是大郎来了?我就说你没什么事,是你娘太操心。”高姐夫的大嗓门响起,“不是姐夫说你,你也是成家的人了,该晓些事,成日家游手好闲,什么正事都不做,不是白让你娘和姐姐担心吗?”
“姐夫说得是。”姜丰应了一声,脸色却不大好。
高姐夫却不管小舅子脸色难看,又为自己开解:“不是姐夫不肯借钱,实在家里也难,上有老下有小的,你大外甥也到了启蒙的年纪,总要进私塾读两年试试,样样都要钱。”
“你呢,也老大不小了,考试也考了几科,要我说,考不上也就算了。就是考上秀才,也没什么用,得考上举人才行。但举人老爷都是天上的星宿,是人人能考上的?你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这个命?依我说,正好识得几个字,我去给你找找,账房、掌柜之类的,也是体面的活计。”
这话一出,姜丰还没怎么样,苏氏脸已是黑了,恨声说:“不劳姑爷操心!再说,我就是借钱,也没借到你高家的,我女儿当初嫁过来也带了十两银子的嫁妆!如今只当没生这个女儿罢了!”
“娘!娘啊!是我没用啊!”姜玉呜呜哭了起来,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丈夫,委屈得很,却又不敢说什么,唯恐丈夫不高兴。
苏氏看女儿这窝囊样,本来八分气也变成十分气,拉着姜丰就往外走,也不管女儿在后头呜呜哭。
姜丰忙放下果子,顾不上安慰姐姐,跟着母亲离开。
一路往回走,苏氏还是一副气鼓鼓的样子。
姜丰抱着纸,跟在母亲身旁,轻声安慰:“儿现在也大好了,不必买药吃了。买了这些纸,是准备写话本的,家里就要有进项了,娘不必操心。”
苏氏听了,眼圈又红了红,叹气道:“我儿果然长进了,知道操心家务了。写话本算读书人的雅事,但也不能耽误读书的功夫!你姐夫的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他一辈子榨油的,能有什么见识!”
“是,娘放心。”姜丰应着。
他也听出了,对他要写话本这事,徐掌柜和苏氏都没当真。
“可气的是你姐姐,我怎么就生出那么没气性的姑娘来,姑爷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句话不敢说,一点主也不敢做!当初给她陪嫁,把她嫁到镇上来,还指望她拉扯娘家,可这么些年来,她帮衬过咱家什么?就这次你病成这样,问她借些买药钱,都拿不出!”苏氏还是很生气。
姜丰心想,母亲是个精明泼辣的,又重男轻女,姐姐在亲娘手下都没少受气,养成了自卑怯懦的性子,又怎么指望她去到婆家就变得精明能干?
当然这话是不能对母亲说的,只能顺着话头抱怨了几句姐夫,却没有说姐姐什么。
总归都是钱惹得祸。
有钱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没钱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贫贱夫妻百事哀!
回到村里,已是傍晚,家家户户升起袅袅炊烟,白鹭从田间飞起,往深山里飞去。
此情此景,姜丰都不由得有种归家的心情,脚步都加快了。
很快就进了家门,苏氏口中还是喋喋不休:“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你姐姐是靠不住的了,如今只有靠自己。”
苏氏走到厨房,见到熊楚楚在做饭,自己拿了几个红薯放在锅里蒸上,口里说道:“家里没钱了,我们多接些活计做。没有绣活,缝补浆洗也行。”
熊楚楚轻声应了。
此时红薯被称为番薯、玉米被称为番麦,都已进入国内,因为其产量较高,成为穷人餐桌上的主食。
在原来的历史上,康乾盛世又被戏称为“番薯盛世”,这些化外杂粮救了不少穷人的命。
如今又是青黄不接春三月,全靠这些杂粮补充,一家人才不至于挨饿。
吃过了饭,姜丰主动帮忙收碗,又去厨房烧热水。
苏氏连连说:“你是读书人,怎么能干这些活?快放下!”
“娘,我是男人,你和楚楚要做绣活,以后这些粗活还是我来干吧!”姜丰说什么也不肯干看着,一个大男人,本来就吃软饭了,还不会体贴老婆,要来何用?
刺绣是精细活,本来就该保养双手,要是手上有茧,就会勾坏了丝绸。
苏母知道儿子说的有理,没有再阻止,只是又心疼儿子,重重叹了一口气。
炉灶里火光噼啪,照亮了熊楚楚的脸,依旧一脸漠然,看不出心里想什么。
姜丰看母亲回房了,从怀里拿出一朵绒花,递给熊楚楚,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送你。”
熊楚楚身子一僵,向来面无表情的脸上露出愕然的表情,这个人是撞鬼了不成?
“娘子?”姜丰不明所以地唤了声,把绒花放在熊楚楚手里,又从怀里拿出几颗麦芽糖,说:“给媛媛买的,你也吃一颗。”
熊楚楚低头接过,心想,要是撞鬼,就撞鬼好了。
眼神不由自主地往厨房角落里飘去,那里还藏着一包老鼠药呢……
小说《农门败家子:我靠科举发家了》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