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是一本十分好看的书,这本小说的主角是贾琅,主要讲述了: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解除了束缚的郦福慧也是心情舒畅,带着自己母亲和姐妹在京师畅玩了一番。至于郦家在洛阳的产业,就如同贾琅和郦娘子之前商榷的一般,由郦娘子派了一个心腹管事,在贾琅亲兵的陪同下返回洛阳去处…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解除了束缚的郦福慧也是心情舒畅,带着自己母亲和姐妹在京师畅玩了一番。
至于郦家在洛阳的产业,就如同贾琅和郦娘子之前商榷的一般,由郦娘子派了一个心腹管事,在贾琅亲兵的陪同下返回洛阳去处置了。
时间一晃,转眼贾琅回京也有一个月的光景了。
在处理完镇北军善后事宜之后,应国公也率领着镇北军众将凯旋回京。
此时乾清宫内,天佑帝正在查看着镇北军交上来的军功统计。
在看完之后,天佑帝顿感头都有些大了。
此番为了筹备北疆大战,国库已经是被掏的七七八八。
如今幽州大捷,单单是犒赏三军,封赏将士,又是一笔海量的支出。
这么一套操作下来,国库都要被掏空了。
思考了一番之后,天佑帝也是意识到,自己必须得搞一笔快钱了。
要是再这么下去,怕是朝廷就要揭不开锅了。
好在这次北疆大战之后,天佑帝也算是彻底巩固了自己的帝位。
若是放在以前,天佑帝拿这些利益集团下手还有些顾忌。
但是现在,作为北疆大战极力推行者,天佑帝携着大胜之势,也可以对一些利益集团开刀了。
很快天佑帝便选好了开刀的对象,准备筹划起来。
就在天佑帝磨刀霍霍,准备给那些寄生虫放一波血的时候,窦昭的宅子里,此时窦昭的祖母崔老太太正和儿子窦世英一起说着话。
崔老太太看了儿子一眼淡然说道。
“难得啊,你居然还会到我这来了,说说吧,有什么事儿啊。”
窦世英听后赶忙说道。
“母亲恕罪,儿子本该时常前来给母亲请安,奈何公务繁忙,还望母亲见谅。”
崔老太太摆了摆手说道。
“行了,打住吧,你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有什么事情都在脸上了。”
“赶紧说吧,到底有什么事情。”
窦世英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母亲,是这样,儿子这次前来,是想着接昭儿回府中居住的。”
崔老太太意味深长看了窦世英一眼后说道。
“你就不怕昭儿回去之后,你家宅不安。”
“你那个续弦之妻,可不是有容人之量的。”
“你是觉得昭儿跟着我这个老太婆过得太自在,怕她吃不到苦头,所以接她回去受罪是吧。”
窦世英连连摆手说道。
“母亲说的哪里话,昭儿是我的亲生女儿,为人父母者,自然希望子女千好万好,怎么会这般想呢。”
崔老太太冷笑一声后说道。
“你若真有这般心思,昭儿的母亲也不会早早就没了。”
“你跟你那个爹啊,简直是一个德行。”
“行了,别说这种自己都不信的话了,说点实在的吧,你把昭儿接回去到底想做什么。”
“若是还不说实话,那你就回去吧。”
“我老太太没时间跟你在这打哈哈。”
窦世英无奈叹了口气后说道。
“母亲,是这样,昭儿如今也到了及笄之年了,儿子想着,也该给她操持一门婚事。”
“昭儿住在这里,多有不便,所以儿子才想接昭儿回府。”
崔老太太听后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好啊,我说你怎么突然这么好心了,原来在这等着了。”
“这么多年了,你这个当爹的对昭儿不闻不问的,如今昭儿成年了,有利用价值了,你们就想着接昭儿回去了。”
“说说吧,你准备把昭儿卖给那个权贵来作为你的晋升之资啊。”
窦世英赶忙辩解说道。
“母亲这话说的太过了,我是嫁女,何来卖女一说啊。”
崔老太太凝视着窦世英说道。
“你说这话自己信嘛。”
“我问你,你会让昭儿自己挑选夫婿嘛,还是说挖空心思让昭儿高嫁。”
听到这里,窦世英有些心虚说道。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里轮得到一个女儿家做主啊。”
“而且嫁到高门大户之家,总比嫁到微寒之家日子过得舒心吧。”
“难道要让昭儿成婚之后还为衣食用度发愁嘛。”
崔老太太不耐烦摆了摆手说道。
“住口吧,窦世英,这话你都说得出口啊。”
“昭儿无论嫁给谁,有她自己这么多年积攒的家业,你这个当爹的给份嫁妆,我再添一些,怎么就要为衣食用度发愁了。”
“你是我生的,你那点小心思,还想用到我身上嘛。”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怎么想的。”
“说说吧,这事情跟你五哥是不是有关系,你还没这个胆子。”
“这,我、”
窦世英眼看着被母亲三言两语戳穿,顿时也是结结巴巴,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看着窦世英这副模样,崔老太太更加笃定内心的想法了,她斩钉截铁看向窦世英说道。
“行了,我把话放在这了,别的我管不了,昭儿的婚事,我若是不点头,你们谁敢私自做主,我跟你们没完。”
“你还有事没,没事的话该干嘛干嘛去,别在这惹我心烦。”
“这,好吧,那孩儿告退,改日再来给母亲请安。”
被崔老太太骂了一顿后,窦世英灰溜溜的便离开了。
半晌时分,窦昭处理完了商行之事后回到了宅子内。
在来到了崔老太太房中后,看着有些郁闷的崔老太太,窦昭行了一礼后说道。
“祖母,您这是怎么了,看着不怎么开心的样子,谁惹您生气了。”
崔老太太摆了摆手后说道。
“没事儿,昭儿,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窦昭笑了笑说道。
“商行的事情都处理完了,我就回来了。”
“对了,我听下人说我爹上午来了,您该不会是跟我爹生气了吧。”
崔老太太听后叹了口气后说道。
“别提了,他们哥俩除了会惹我生气,还会什么啊。”
“不说这个了,今天我让人去庆芳斋买了些你喜欢吃的糕点,来,把糕点拿过来。”
“诺。”
一旁的丫鬟随即便下去拿糕点了,不多时便端了两盘糕点折返了回来。
祖孙二人一边喝茶一边吃着糕点聊起了天。
崔老太太在思考了一番后看向窦昭询问道。
“昭儿,你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该议亲了。”
“这段时间你要是不忙的话,祖母就托人给你介绍一些京中才俊,你看看如何?”
窦昭听后有些错愕说道。
“啊!祖母,您怎么想起来给我相亲了啊。”
崔老太太轻轻拍了拍窦昭的手后说道。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都十六岁了,祖母总不能把你拖成一个老姑娘吧,那样也说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你要是有什么中意的郎君公子,就和祖母直说,祖母托人去打听打听也行。”
“若是没有的话,那祖母就托人给你介绍一些。”
窦昭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在沉思片刻后看向崔老太太说道。
“祖母,是不是我爹上午过来跟您提这些事情了啊。”
眼看着窦昭猜出来了,崔老太太点了点头后说道。
“你既然猜到了,我也就不瞒着你了。”
“你爹上午来说的就是为你议亲的事情。”
“世家联姻是个什么情况你也知道,窦家是你五伯当家。”
“若是由他和你爹主导你的婚事,他们看重的只有对方的家世,至于对方的品貌,他们是半点都不会在意的。”
“只要对窦家有利,他们肯定会逼着你嫁的,由不得你来反抗。”
“但这样的婚姻,是很难幸福的。”
“祖母自己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因为联姻半生蹉跎,虚度年华。”
“所以我不想你重蹈覆辙。”
“趁着我现在还能帮你操持,有我压着,赶快给你找个你中意的人选,你五伯也不敢跟我硬顶着干。”
“若是哪天我不在了,你可就半点办法都没有了。”
窦昭听后赶忙说道。
“怎么会呢,祖母您身体康泰,一定会长命百岁的。”
崔老太太握住窦昭的手拍了拍后说道。
“傻丫头,人活七十古来稀,又有几个能活百岁呢。”
“我都这个年纪了,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了。”
“不把你安顿好,我走也走的不安心啊。”
“乖,听话啊,趁着我现在还能动,卖卖老脸,还是有几分面子的。”
“你跟祖母说实话,到底有没有中意的人。”
窦昭顿时便纠结起来,俏脸微红,很是羞涩。
崔老太太见状瞬间就明白了,不用说,有门。
崔老太太赶忙趁热打铁说道。
“昭儿,少女怀春,那是人之常情。”
“有爱慕之人,再正常不过,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
窦昭犹豫了一下后用微不可闻的声音说道。
“孙女,孙女对,对宁国公颇有好感。”
“啊!”
听到这里,崔老太太也是一脸的震惊。
“宁国公,就是上次在忠顺王府为你解围的那位宁国公是吧。”
“这,这、”
一时之间,崔老太太也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
有那么一个瞬间,崔老太太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句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当然了,崔老太太肯定不觉得自家孙女是癞蛤蟆,但宁国公,却是实打实的天鹅肉啊。
年方十七岁,便驰骋沙场纵横漠北,官拜殿前司都检点,获封宁国公。
这样的盖世人杰,称得上天之骄子了。
虽然说自家孙女也算得上出色,无论是容貌还是才智都是上上之选。
但是跟宁国公这种人物放在一起,就显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在犹豫了一下后,崔老太太看向窦昭温和说道。
“昭儿,感激跟爱慕,不见得是一回事儿。”
“你跟宁国公不过是一面之缘,就这么断定自己喜欢他,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啊。”
窦昭听后赶忙说道。
“祖母,我跟宁国公早就见过了,不过那个时候他还不是宁国公,只是一个五品武将。”
崔老太太很是疑惑问道。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啊,我怎么从未听你提起过。”
窦昭随即便把两人之前在出征之时偶遇的事情告诉了崔老太太,而后接着说道。
“当时在忠顺王府的时候,孙女可以肯定,公爷他也一定认出我来了。”
眼看着自家孙女很是笃定的样子,崔老太太沉思片刻后还是有了主意。
虽然说崔老太太觉得自家孙女的想法有可能是一厢情愿,但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看来自己还是得帮着推进一下,让两人找机会见一见面。
若是此事能成当然好,若是不成,也免得孙女老是因为这件事牵肠挂肚的,及早断了念想也是好事。
打定主意后,崔老太太看向窦昭温和说道。
“昭儿,既然是这样的话,那祖母就想想办法,帮你试探一下宁国公的心意吧。”
“若是两下情投意合,自然是再好不过。”
“若是有什么误解之处,你也不要气馁,世上男儿何其多也,你出身不差,寻得一个如意郎君不是什么难事。”
窦昭一听祖母同意帮自己操持了,对于崔老太太的后半句话自动忽略,很是开心的抱着崔老太太的胳膊说道。
“我就知道祖母对我最好了。”
看着眼前孙女脸上洋溢的笑容,崔老太太一时之间都有些恍惚了,不由得回忆起了自己尚未出阁之时的光景。
那个时候,自己也是在母亲膝下承欢。
但奈何婚姻大事,最终还是父亲说了算。
最后自己还是嫁入了窦家,遇人不淑,一生蹉跎。
感慨了一番后,崔老太太轻轻抚摸了一下窦昭的额头,心里下定决心,绝不能让孙女再走自己的老路。
转过天来,京师东城外,一队人马正向京师进发。
这支队伍正是应国公率领凯旋而归的镇北军将领及亲兵护卫。
东城城门处,大夏首辅邬贻芬正率领百官在城门外等候凯旋大军。
约莫过了一刻钟后,应国公等人已经抵达了东城门外,随后声势浩大的凯旋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凯旋仪式、太庙献俘等一系列的流程过后,天佑帝下旨,今晚在武英殿设宴,为镇北军凯旋将士庆功。
阔别京师许久的镇北军将士们也是各自返回家中,享受着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在队列散了之后,萧元漪也是带着儿子准备返回程家。
就在此时,一个丫鬟拉住了萧元漪等人的去路。
“萧将军,还请留步。”
小说《红楼:左拥金钗,右抱五福》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