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喜欢阅读悬疑灵异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备受好评的《民国秘陵奇案》?本书以陈砚秋苏曼卿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喜欢玉笛的黎昕”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民国秘陵奇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渔轮在东海的波涛中颠簸了两天两夜,终于在第三天清晨抵达了东海秘岛附近。远远望去,秘岛像是一颗镶嵌在蓝色绸缎上的墨玉,岛上山峰陡峭,植被茂密,只有北侧有一片狭窄的沙滩,勉强能停靠小型船只。
“注意隐蔽!” 陈砚秋压低声音,示意队员们趴在船舷两侧。通过望远镜,他清楚地看到沙滩上有十几个日军士兵在巡逻,手中端着三八式步枪,腰间挂着军刀,警惕地扫视着海面。岛中央的山头上,还搭建着一座瞭望塔,塔顶的日军哨兵正用望远镜观察着周围的动静。
“日军的防守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密。” 苏曼卿放下望远镜,眉头紧锁,“我们只有一艘渔轮,队员们的武器也很简陋,想要登陆,难度很大。”
老赵擦拭着手中的长刀,眼神坚定:“再难也要上!我们可以等到晚上,趁日军换岗的时候,从沙滩侧面的礁石区登陆,那里地形复杂,日军的巡逻应该比较松懈。”
阿吉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潮汐和礁石区的地形非常熟悉:“今晚是满月,潮水会在午夜时分退到最低,到时候礁石区会露出一条通道,我们可以沿着通道悄悄登上沙滩。不过,礁石区的暗礁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触礁,必须小心谨慎。”
陈砚秋点了点头,决定按照老赵和阿吉的计划行动。他让渔轮在离秘岛五海里远的地方抛锚,队员们则在船上休息,养精蓄锐,等待夜幕降临。
夜幕很快降临,东海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和远处日军哨兵的咳嗽声。陈砚秋看了一眼手表,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半,潮水即将退去。他召集队员们,做最后的动员:“兄弟们,成败在此一举!登陆后,我们兵分两路:一路由老赵和阿吉带领,负责消灭沙滩上的巡逻兵,控制瞭望塔;另一路由我和苏小姐带领,前往岛中央的观星台,阻止日军挖掘文物。记住,尽量不要开枪,避免惊动更多的日军,一旦遇到无法抵抗的情况,就用无线电联系,我们再想办法支援。”
队员们齐声应和,随后穿上救生衣,乘坐小舢板,朝着秘岛的礁石区划去。小舢板在海浪中起伏,队员们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眼神中充满了坚定。
半个多小时后,小舢板抵达了礁石区。潮水已经退去,露出了一条狭窄的通道。阿吉率先跳上礁石,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确认没有日军埋伏后,才示意队员们陆续登陆。
老赵带领着五名队员,沿着礁石区悄悄靠近沙滩。沙滩上的日军巡逻兵正在换岗,交接时的说话声清晰可闻。老赵做了一个手势,队员们立刻分散开来,形成包围之势。当巡逻兵换岗完毕,旧岗的士兵转身准备离开时,老赵突然一声令下,队员们如猛虎般冲了上去,手中的匕首瞬间刺向日军士兵。日军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就倒在了沙滩上,连一声惨叫都没发出。
控制了沙滩后,老赵带领队员们朝着瞭望塔摸去。瞭望塔上的日军哨兵正打着瞌睡,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老赵悄悄爬上瞭望塔,手中的长刀一挥,日军哨兵的脖子瞬间被割断,无声无息地倒了下去。
与此同时,陈砚秋和苏曼卿带领着其他队员,朝着岛中央的观星台跑去。观星台位于岛中央的山顶上,周围搭建着几顶军用帐篷,帐篷外有日军士兵在巡逻。陈砚秋通过望远镜看到,帐篷旁边的空地上,日军正在用挖掘机和铁锹挖掘,已经挖出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坑中露出了一部分石质结构,显然是玄虚宗观星台的遗迹。
“日军已经开始挖掘了!我们必须尽快阻止他们!” 陈砚秋压低声音,对队员们说道,“苏小姐,你带领两名队员,负责牵制帐篷外的巡逻兵;我带领其他队员,冲进深坑,保护遗迹,阻止日军继续挖掘。”
苏曼卿点了点头,带领两名队员,绕到帐篷的侧面,朝着巡逻兵扔出了几颗烟雾弹。烟雾弹爆炸后,帐篷外顿时弥漫起浓密的烟雾,巡逻兵们惊慌失措,纷纷朝着烟雾的方向开枪。
陈砚秋趁机带领队员们,冲进了深坑。深坑中的日军士兵正在专心挖掘,看到陈砚秋等人冲进来,顿时乱作一团。陈砚秋手中的手枪连续射击,打倒了几名日军士兵,其他队员也纷纷开枪,与日军展开激烈的战斗。
然而,日军的人数远超陈砚秋等人,而且配备了重机枪等重型武器。很快,陈砚秋等人就被日军包围在深坑中,陷入了困境。
“陈先生,我们被包围了!怎么办?” 一名队员焦急地问道。
陈砚秋环顾四周,发现深坑中的石质结构上刻着玄虚宗的符号,与之前在章帝陵、祖庭墓中见到的符号相似。他突然想起《玄虚天文志》中记载的 “天文机关阵”—— 观星台的核心是一个由星象控制的机关阵,只要触发机关,就能启动防御系统,阻止外人进入。
“大家坚持住!我找到破解日军的办法了!” 陈砚秋大喊一声,朝着石质结构的中央跑去。石质结构的中央有一个圆形的凹槽,与青铜密钥的形状完全吻合。他掏出青铜密钥,插入凹槽,顺时针转动三圈。
只听 “轰隆” 一声巨响,石质结构突然开始震动,深坑周围的地面上出现了许多裂缝,裂缝中喷出了大量的水柱,水柱在空中形成一道水幕,将日军士兵挡在了水幕之外。同时,石质结构的表面弹出了许多青铜弩箭,朝着日军士兵射去。
“是机关!快躲开!” 日军指挥官大喊一声,带领士兵们狼狈地后退。
陈砚秋趁机带领队员们,从水幕的缝隙中冲了出来,与苏曼卿带领的队员汇合。“我们成功了!机关启动了,日军暂时无法靠近观星台!” 陈砚秋兴奋地说道。
苏曼卿却皱起眉头:“机关只能暂时阻挡日军,他们肯定会想办法破解机关,我们必须尽快找到观星台的核心装置,将其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或者彻底破坏,不让日军得到。”
陈砚秋点了点头,带领队员们朝着石质结构的深处走去。石质结构的内部是一间宽敞的地宫,地宫的中央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青铜仪器,仪器的表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星象纹路,正是玄虚宗的核心天文观测仪器 ——“玄虚星仪”。玄虚星仪的周围,摆放着许多小型的青铜装置,这些装置与玄虚星仪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天文机关系统。
“这就是玄虚星仪!” 陈砚秋激动地说,“根据《玄虚天文志》的记载,玄虚星仪不仅能精准观测星象,还能根据星象的变化,控制周围的机关,是玄虚宗最精密的仪器。日军想要得到的,肯定就是这个!”
就在这时,地宫的入口突然传来一阵枪声。众人转身望去,只见日军士兵突破了水幕的阻挡,冲进了地宫。“快!把玄虚星仪搬走!” 陈砚秋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上前,试图将玄虚星仪抬起来。然而,玄虚星仪非常沉重,至少需要十几个人才能搬动,而他们只有十几名队员,还要应对日军的攻击,根本无法将其搬走。
“搬不走就毁掉!” 老赵大喊一声,举起手中的长刀,朝着玄虚星仪砍去。然而,玄虚星仪是由青铜打造的,非常坚硬,长刀砍在上面,只留下一道浅浅的痕迹,根本无法破坏。
日军士兵越来越多,队员们渐渐支撑不住。一名队员为了掩护其他人,不幸被日军的子弹击中,倒在了地上。“小张!” 陈砚秋大喊一声,想要冲过去救他,却被日军的子弹逼了回来。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军舰的轰鸣声。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艘中国海军的巡洋舰正在朝着秘岛的方向驶来,军舰上的主炮正朝着日军的阵地开火。
“是中国海军!我们的支援到了!” 苏曼卿兴奋地喊道。
日军指挥官看到中国海军的巡洋舰,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知道,再继续留在秘岛,只会被中国海军消灭,于是下令:“撤退!快撤退!”
日军士兵们狼狈地朝着沙滩的方向跑去,登上停泊在沙滩上的登陆艇,仓皇逃离了秘岛。
中国海军的巡洋舰停靠在沙滩附近,海军士兵们登陆后,迅速控制了秘岛的各个重要位置。巡洋舰的舰长走到陈砚秋等人面前,敬了一个军礼:“陈先生,我们接到南京政府的命令,前来支援你们。幸好我们及时赶到,没有让你们受到太大的损失。”
陈砚秋回敬了一个军礼,感激地说:“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及时赶到,我们恐怕已经牺牲了。”
随后,陈砚秋带领海军士兵和队员们,对观星台的地宫进行了仔细的勘察。他们发现,玄虚星仪虽然没有被日军搬走,但部分小型青铜装置已经被日军损坏,需要尽快进行修复。此外,地宫的墙壁上还刻着许多星象图和机关图纸,这些图纸详细记载了玄虚星仪的工作原理和机关的控制方法,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陈砚秋决定,将玄虚星仪和其他完好的青铜装置,以及墙壁上的星象图和机关图纸,全部转移到山西博物院进行保护和研究。海军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利用巡洋舰上的设备,将玄虚星仪和其他文物小心翼翼地搬运到巡洋舰上。
在转移文物的过程中,陈砚秋发现玄虚星仪的底部刻着一行小字:“玄虚星仪,观天察地,护我华夏,永镇东方。” 这行小字让他更加坚定了保护文物的决心,这些文物不仅是玄虚宗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绝不容许任何外国势力掠夺和破坏。
两天后,巡洋舰抵达了天津港。山西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早已在港口等候,他们将玄虚星仪和其他文物小心翼翼地搬运到卡车上,送往山西博物院。陈砚秋、苏曼卿、老赵和阿吉也跟随卡车,前往山西博物院,继续参与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工作。
回到山西博物院后,陈砚秋立刻组织专家,对玄虚星仪和其他文物进行修复。修复工作非常艰难,玄虚星仪的部分零件已经损坏,需要根据墙壁上的机关图纸,重新制作零件。专家们日夜奋战,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成功修复了玄虚星仪,使其恢复了正常的功能。
修复后的玄虚星仪,能够精准地观测星象,并根据星象的变化,预测天气、地震等自然现象,比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还要精准。这一成果引起了国际天文学界的高度关注,许多国际知名的天文学家纷纷来到山西博物院,参观玄虚星仪,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表示惊叹。
与此同时,苏曼卿撰写的《东海秘岛文物守护战》系列报道,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报道中详细描述了行动队在东海秘岛与日军的战斗,以及中国海军支援的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人民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许多爱国人士纷纷捐款捐物,支持文物保护工作,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给予了高度评价。
老赵和阿吉则继续留在山西博物院,负责文物的安保工作。他们组建了一支专业的安保队伍,对博物院的各个展厅进行 24 小时巡逻,确保文物的安全。阿吉还利用自己的西域防沙技术,对博物院的展厅进行了改造,提高了文物的防潮、防沙能力。
陈砚秋则继续深入研究玄虚宗的典籍和文物,他发现玄虚宗的天文观测技术和机关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他与国内的科学家合作,将玄虚宗的技术与现代科学结合,研发出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如高精度地震预警仪、天文观测望远镜等,这些设备在国防、科研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天,陈砚秋收到了一封来自德国的信件,信件是由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撰写的。施里曼在信中表示,他在土耳其的特洛伊遗址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刻有玄虚宗符号的文物,这些文物与中国的玄虚宗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希望能与陈砚秋合作,共同研究这些文物,揭开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交流的秘密。
陈砚秋拿着信件,心中充满了激动。这一发现意味着,玄虚宗的影响范围不仅局限于中国和东亚,还延伸到了欧洲和西亚,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比他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广泛和深入。
他立刻召集苏曼卿、老赵、阿吉和周所长,召开紧急会议,讨论与施里曼合作的事宜。
“施里曼是国际知名的考古学家,他在特洛伊遗址的发掘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与他合作,不仅能揭开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交流的秘密,还能提高中国考古学在国际上的地位。” 周所长兴奋地说。
苏曼卿则有些担忧:“德国现在的局势很不稳定,纳粹党正在崛起,他们对文物和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与施里曼合作,会不会让玄虚宗的秘密落入纳粹党的手中,被他们用于政治目的?”
老赵也皱起眉头:“纳粹党野心勃勃,他们肯定不会甘心只研究文物,很可能会想办法掠夺玄虚宗的技术,用于军事扩张。我们必须小心谨慎,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陈砚秋沉思片刻,说道:“与施里曼合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但这也是我们揭开玄虚宗秘密的重要机会。我们可以与施里曼签订严格的合作协议,明确文物的归属权和研究成果的共享方式,防止纳粹党介入。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玄虚宗文物和技术的保护,不让它们落入纳粹党的手中。”
众人都觉得陈砚秋说得有道理,决定与施里曼合作。陈砚秋立刻给施里曼回信,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并提出了合作的具体条件。施里曼收到回信后,非常高兴,立刻回复表示同意陈砚秋提出的条件,并计划在一个月后前往中国,与陈砚秋等人会面,商讨具体的合作事宜。
在等待施里曼到来的日子里,陈砚秋带领队员们,对之前发现的玄虚宗文物进行了重新整理和研究,希望能找到更多与古代西方文明交流的线索。他们在玄虚山河图上发现了一条通往欧洲的贸易路线,这条路线从中国的长安出发,经过西域、中亚、西亚,最终抵达欧洲的希腊和罗马。在玄虚宗的典籍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古代西方文明的描述,这些描述与西方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个月后,施里曼如期抵达了中国。陈砚秋等人在山西博物院迎接了他。施里曼看到玄虚星仪和其他玄虚宗文物后,非常激动,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表示惊叹。
在随后的几天里,陈砚秋与施里曼就合作研究的具体事宜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他们决定,成立一个由中德两国考古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共同对玄虚宗文物和特洛伊遗址发现的文物进行研究,揭开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交流的秘密。联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将由两国共同发表,文物的归属权则归发现国所有,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将文物和研究成果用于军事和政治目的。
合作协议签订后,联合研究团队立刻开始了工作。他们对玄虚宗文物和特洛伊遗址发现的文物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和分析,发现这些文物在制作工艺、符号图案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证明了玄虚宗与古代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交流和联系。
随着研究的深入,联合研究团队在玄虚宗的典籍中发现了一份关于 “玄虚西传” 的记载。记载中提到,在战国时期,玄虚宗的一位弟子带着一批文物和技术,沿着丝绸之路前往西方,与古代西方文明的学者进行交流,并将玄虚宗的部分技术传授给了他们。这些技术对古代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古希腊的机械术、古罗马的建筑技术等,都与玄虚宗的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发现引起了国际考古学界的巨大轰动,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贸易往来,而玄虚宗的发现证明,古代东西方文明在技术、文化等领域也有着深入的交流和融合。
然而,就在联合研究团队取得重大突破的时候,纳粹党开始介入施里曼的研究工作。纳粹党高层认为,玄虚宗的技术对德国的军事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他们要求施里曼将研究成果交给纳粹党,用于军事研发。施里曼坚决拒绝了纳粹党的要求,他认为考古研究应该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而不是用于战争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