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完整版历史古代小说《三国:星坠长河》,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陆昭,是作者串串牛所写的。《三国:星坠长河》小说已更新137255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历史古代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
三国:星坠长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建安七年,五月丙辰,豫州沛县。
晨雾未散,县狱东厢潮湿的土墙上,一道清瘦身影执炭而立。苏砚舟衣襟残破,发丝散乱,却目光如炬。他以炭条勾画星轨,弧线纵横交错,似天河倒悬于壁。狱卒蜷在角落,眯眼窥视,只见那墙上竟绘出日月交叠之象,旁注小字:‘五月丙辰,午时三刻,日亏大半,自西始,食分八,复圆于未正二刻。’
‘痴人说梦。’狱卒啐了一口,‘天象岂是尔等囚徒可测?’
苏砚舟头也不回,只将炭条轻点墙面:‘勾股为基,躔度为纲,《乾象历》推步之法,非秘术,乃实算。明日此时,天必应验。若不信,可报县令,登谯楼以观。’
狱卒冷笑而去。他不信一个被控妖言惑众的布衣,竟能窥天机如掌纹。
——然苏砚舟心中清明。他非妄言,亦非逞能。自幼习于太史令门下,昼夜观星,手抄《三统历》《乾象历》数十遍,精研交食推步之术。此番日食,早在三月前便已算定。只因初至沛县,言语直率,断言‘五月中必有日变’,触怒县令曹楙,反被指为妖言惑众,收押待审。
如今身陷囹圄,唯以星图明志。
翌日午时,沛县城南校场。
士卒列阵操练,刀戟映日,杀声震野。忽有军吏抬头,惊呼出声:‘日……日头怎么暗了?’
众人仰首,但见高悬中天的烈日竟如被无形之口啃噬,边缘缺出一道弧形黑影,且黑影渐扩,天光随之黯淡。云层无迹,风止树静,唯日轮残缺愈甚。
‘天狗食日!’
‘快敲锣驱邪!’
百姓奔走呼号,孩童啼哭,市集顿乱。校场将士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谯楼上,县令曹楙手持铜圭,手心尽汗。他本不信苏砚舟之言,然此刻日轮西缺,正与那囚徒所言‘自西始’分毫不差。他急召主簿:‘快!查昨日狱中所绘星图,时刻可曾记下?’
主簿翻看记录,声音微颤:‘午时三刻初亏,未正二刻复圆,食分八……与眼前所见,竟无毫厘之差!’
曹楙脸色骤变。此人若非通天,便是早知天机。然天机岂可为人所预?除非……他真懂历法。
‘速开县狱,释苏砚舟!’曹楙厉声道,‘若再迟疑,民心崩乱,恐生变故!’
未及一刻,苏砚舟被两名衙役搀扶而出,步履蹒跚,却脊背挺直。他抬头望天,日食正至最大,天地如暮,星辰微现。他低声自语:‘躔差零点二刻,或因大气折光……然大体无误。’
主簿听得真切,惊疑不定。
日食退去,天光复明,百姓欢呼如潮。曹楙于谯楼设席,召苏砚舟对答。
‘尔不过一介布衣,何以知日食之期?莫非勾结方士,伪造天象以惑众?’曹楙端坐案后,目光如刃。
苏砚舟整衣下拜:‘明府明鉴。天道运行,有常有数。《乾象历》自孝顺帝时由刘洪所修,推步日月之行,较《三统历》更为精密。下官昔年受业于太史令蔡邕门下,虽未列职,然昼夜观象,手演算草,不敢懈怠。此次日食,早在三月前推算而成,非敢妄言,实乃术业所至。’
曹楙皱眉:‘蔡邕门下?那老夫记得,蔡中郎门生多在洛阳,尔从何处来?’
‘洛阳之乱,师生离散。下官南渡避祸,辗转至豫州,本欲投郡国太守,献历法以效微劳,不意言语失慎,触怒明府……’苏砚舟语气平缓,毫无怨怼。
主簿在旁插言:‘明府,此人若真通历法,可为我沛县司天之职。今岁农事需依节气,若能精准定朔望、测风雨,实乃利民之举。’
曹楙沉吟不语。他出身曹氏宗亲,素重实务,最厌装神弄鬼之徒。然今日天象应验,铁证如山,若再斥之为妖,恐失民心。
‘尔既言熟习《乾象历》,可知下月是否有彗星出?’曹楙忽然发问。
苏砚舟略一思忖:‘据今岁星躔推之,下月甲子,紫微垣外或有客星现,形如帚,主兵丧。然是否为彗,尚需夜观三日,以定轨迹。若明府允准,下官愿每夜登谯楼,录星变以报。’
曹楙与主簿对视一眼,皆见其眼中惊异。
此等对答,非江湖术士可为。
‘好。’曹楙终于开口,‘暂免尔罪,留于县廷,掌观象记变。若再有验,再议录用。’
苏砚舟稽首:‘谢明府信任。’
当夜,谯楼之上,苏砚舟独坐观星。
北斗斜垂,河汉清浅。他取出随身竹匣,内藏一卷残简,题曰《乾象历补遗》,乃其师秘授,载有交食密算之法。他轻抚卷面,低语:‘老师,弟子终得以用所学……然这乱世天象,恐非止日食可解。’
远处,一道流星划破夜空,坠于西南。
他凝视良久,眉头微蹙:‘星陨西南……莫非预示荆襄有变?’
——他不知,就在同一时刻,许都城中,曹操正召太史令登台观星。太史令颤声道:‘日食已验,更有客星见于翼宿,主刀兵起于东南……’
曹操抚须冷笑:‘东南?孙权未足虑也。然日食应于豫州,岂无深意?’
他提笔批于奏报之侧:‘查沛县近日有布衣预言日食,若属实,召至许都,详加考问。’
数日后,一骑快马自许都出发,直奔沛县。
而苏砚舟仍在谯楼夜夜观星。他开始在县廷藏书阁中翻阅地方志,绘制豫州山川水文图,并暗中记录各地粮价、流民动向。主簿见之,奇道:‘尔非只观天象?’
苏砚舟笑而不答。
他心中已有盘算:天道可测,人事亦可算。若能借天文之信,立身于官府,继而布势于民间,则乱世之中,或可存一线济世之机。
更深远的,是他察觉《乾象历》中有一处躔差,历年累积,或将导致节气错乱。若不修正,三年后农时紊乱,恐致大饥。
‘须得寻一可托付之人……’他望向北方,‘曹操虽强,然多疑;孙权守成,难行大计;唯荆州……或有一线之机。’
伏笔已埋。
日食虽过,然天机初启。苏砚舟之名,悄然传于豫州诸县。有流言称:‘此子能呼风唤雨,预知兴亡。’
曹楙闻之,冷笑:‘不过是懂些算术罢了。’然他仍下令:‘加一卒护卫谯楼,不得让外人擅近苏砚舟。’
他不知,这一道命令,竟成日后苏砚舟能全身而退的关键。
建安七年五月丙辰的日食,如一道裂天之痕,既验了天道,也裂开了苏砚舟命运的缝隙。
从此,寒江列炬,星火初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