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授人以渔小说,授人以渔最新章节

授人以渔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它的主角是刘尧刘禅,主要讲述了:虽然诸葛亮心中十分清楚,科举制在大汉推行下去肯定阻力重重,所以他最开始真正的目的也并不是选拔出很多的寒门子弟,只需要选拔一部分就足以,尽最大的努力筛选出像张英一样的人才。现在大汉的底层人民真正能够上得…

授人以渔小说,授人以渔最新章节

虽然诸葛亮心中十分清楚,科举制在大汉推行下去肯定阻力重重,所以他最开始真正的目的也并不是选拔出很多的寒门子弟,只需要选拔一部分就足以,尽最大的努力筛选出像张英一样的人才。

现在大汉的底层人民真正能够上得起私塾的太少,但诸葛亮也只是为了打破士族的垄断,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削弱豪族势力,将他们的权力收归中央,收归相府,为北伐大业做准备。

最难也最难攻克的一项,诸葛亮亲自上了,他同时兼任科举制的布局以及北伐计划的筹备忙的不可开交,而蒋琬这次作为他的副手也深陷其中,抽不开身。

而上天仿佛不想让大汉有任何的喘息之机,或者是想在短时间内让大汉改造完成,南中也在这关键时刻反了。

好在刘禅再次从这现代带来了改土归流的计策,南中这一大后方也马上可以稳定下来,人选不多了,诸葛亮将目光放在了费祎和赵云的身上。

费祎在成都相府对改土归流计划的实行统筹调配,而赵云则是利用老将威名,前去南中配合李恢恐吓威压南蛮,赵云的统兵本事可能比不过关羽,张飞魏延等人,

但是当今大汉的局势,魏延和吴懿坐镇汉中不能动,剩下的人中镇东将军赵云绝对是最德高望重的一位,威名远扬,能够对南蛮起到最大震慑作用的将领了。

虽然忙碌,但是一切也都还在稳重向好,每一个重大改革都在稳中向好,稳步推行。

这段时间,刘禅一直没有前往后世,对于他来说,现在大汉进行的改变已经很多了,就算再多,也没法实行下去,大汉国力不允许如此。

于是刘禅这些日子基本就捡起了自己老祖宗的工作——种地。

说是种地,但他自然不能真的下地耕地,只是每日观察幼苗的长势,看看这幼苗长到了刘尧嘴中说的哪一步。

成都城南,试验田。

青竹做成的篱笆此时被人群挤得簌簌作响。

二十余位老农踮着脚,争先恐后的向前望去,他们的鼻尖几乎要戳进前一个人的草帽中了,依旧在不断的向前挤,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那浑浊的眼睛里燃着期待的光。

刘禅戴着斗笠,手拿着蒲扇不断的扇风,汗湿的葛布衣襟贴着脊背,揉了揉流进了汗水的眼睛,嘴中吐出一口浊气,扭头看向同样满头大汗的向郎:

“开吧,经过这些天的观察,这些肥料应该已经到了能够使用的地步了,已经从生肥变成熟肥。”

向郎闻言,点点头,将手中用以搅拌的竹杖往地上重重一杵,对着周围的几名农民打扮的士兵吩咐道,

“你们去掀开那木板,要小心,别掉下去了。”

四名壮汉上前,弯腰合力掀开那一大块木板,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这个粪坑上,这些大粪是否能够真的变成另一副样子,在场的农民包括向郎也十分好奇。

刹那间,木板掀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下意识的捂住了自己的鼻子,但是想象中那刺鼻的粪臭并未如约扑来,取而代之的是潮湿泥土混着草木灰的清苦气息。

老农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

“真没臭味!”

“这能肥地?”

有人壮着胆子伸手抓了把发黑的腐殖质,指缝间渗出的液体竟不沾手,反倒带着松针般的清香。

“这可是特意加入艾草、樟树叶和石灰发酵的,既能除臭,肥力也更持久!”

刘禅学着当时刘尧的口吻,站在一个小土坡上面大声的向四周的农民解释。

“那怎么用啊?”

见大家依旧有些不明白,刘禅走下小土丘,蹲下身,随手抓起一把熟肥,细细给围在身边的老农们讲解,

“施的时候要注意,得均匀撒开,别扎堆,还有啊,这熟肥虽好,但是若是依旧不能过量使用啊!”

老农们纷纷止不住的点头,眼神中满是敬佩的神色。

“好了,大家都把这粪肥分一下吧!都按之前教的法子施肥!”

刘禅挥动着手臂,众人这才如梦初醒,一阵手忙脚乱的收拾起来,陶罐木瓢叮当作响,褐色的熟肥被均匀撒进泥水里。

有的老农一边施肥,一边嘴里还念叨着:“这么好的肥,今年的稻子肯定长得更好。”

待到数月后,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试验田的田埂上,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饱满的谷粒裹着青黄的稻壳,在烈日下泛着油润的光,微风拂过,稻浪翻涌,沙沙作响。金风掠过试验田,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田埂,将数十亩水田染成一片耀眼的金黄。

这是收获的季节!

根本不用召集,成都周边知道此事的老农们纷纷前来,全都自带镰刀,他们不在乎这里的收成会不会分给自己哪怕一点,而是这一大片如此饱满的稻穗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啊!

不说自己活了这几十年,就算是再往前几百上千年,也从未出现过如此盛景!

在成都周围的无数良田中,唯有这一块数十亩的试验田鹤立鸡群,稻穗饱满的就像是要爆裂开来一般,所以他们就算是要抛弃自己的田于不顾,也要来帮忙这块田收获。

这漫天割稻的“沙沙”声中,突然有一个被人唤作李阿翁的老农突然直起腰,布满老茧的双手剧烈颤抖——他颤巍巍捧起的稻穗上,密密麻麻缀着近三百粒谷,是寻常稻穗的数倍有余!

浑浊的泪水“啪嗒”砸进谷粒间:

“活了六十岁,头一回见这般金疙瘩!”

有了第一个人情绪宣泄口,其余的来帮忙的老农们也不再在意周遭的全副武装的士兵们,不在意那些在搭建的台子下避暑的高官们,惧官的想法直接被抛掷脑后,一个个的开始庆祝起来。

李阿翁一言如惊雷炸响在田间,二十余名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扔下镰刀,欢呼着冲进齐膝深的稻浪。

有人割下稻穗后,把稻穗高高抛向天空,惊起成群小鸟;

有人抱着沉甸甸的稻捆又笑又跳,草鞋甩飞了也浑然不觉。

小说《授人以渔》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