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学
好口碑高质量小说推荐
求推荐可以免费阅读逆光九月小说的网站

逆光九月

作者:山月空闲

字数:108036字

2025-08-19 08:02:41 完结

简介

逆光九月》是一本让人欲罢不能的青春甜宠小说,作者“山月空闲”将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奇幻的世界。主角林未沈砚的冒险经历让人热血沸腾。本书已更新108036字的精彩内容等你来探索!

逆光九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的通知贴在公告栏上时,江城刚入初夏。蝉鸣在香樟树上滚成一团,林未盯着那张印着“省级一等奖可获专升本免试推荐资格”的红纸,指尖在“免试”两个字上反复摩挲,心跳像被试管夹夹住的烧杯,微微发颤。

“在看什么?” 沈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刚运动完的微喘。他刚从操场回来,额前的碎发湿漉漉地贴在皮肤上,手里捏着两瓶冰镇矿泉水,瓶身凝着细密的水珠。

林未接过水,凉意顺着掌心漫到心里:“你说……我们能拿到一等奖吗?” 她的声音有点小,带着点连自己都没察觉的依赖。这三个月来,他们几乎形影不离——清晨六点的自习室,深夜十一点的实验室,连周末去市图书馆的路线,都熟得能闭着眼睛走。

沈砚拧开瓶盖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弧度在阳光下格外清晰:“试试就知道了。”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叠资料,“这是往届的竞赛题,最后一道综合题都是设计实验,去年考的是‘废水中苯酚含量测定’,和我们正在做的绿色催化方向有点关联。”

林未翻开资料,发现每道题旁边都有他用红笔写的批注:“这里可以用分光光度法替代滴定法,节省时间”“注意空白实验的校正,去年很多队伍栽在这”。最末页贴着一张时间表,详细写着“6:00-7:30 背诵实验操作规范”“19:00-21:00 模拟实验设计”,甚至连吃饭时间都精确到了十五分钟。

“你连这个都做了?” 林未抬头看他,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星星。

“嗯,” 沈砚的耳尖有点红,避开她的目光,“王老师说,竞赛不仅考知识,还考时间管理。”

备战的日子像被拧紧的发条。每天清晨,林未都会在自习室门口看到沈砚,他总能变着法子带些提神的东西——有时是加了薄荷的黑咖啡,有时是母亲烤的芝麻饼,饼上总留着两个对称的月牙形缺口,像是特意为她掰的。

一次模拟实验时,林未不小心把邻苯二甲酸氢钾当成了基准物质,导致整个标定实验出错。她盯着天平上的砝码,眼圈突然红了——离竞赛只剩一周,她竟然还犯这种低级错误。

“重新来。” 沈砚没说安慰的话,只是默默地倒掉废液,重新称量药品,“这次我来称,你看刻度。” 他的动作很慢,镊子夹取砝码时轻得像羽毛,“记住,基准物质要放在干燥器里,你昨天拿出来时没看标签,下次注意。”

林未看着他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第一次做实验时,他也是这样站在旁边,一句一句教她认仪器。那时的她连移液管都捏不稳,而现在,已经能独立完成复杂的标定实验了。

“对不起,耽误时间了。” 她低下头,声音发涩。

“没事。” 沈砚把配好的溶液递给她,“错误记一次,比做对十次记得牢。” 他顿了顿,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颗水果糖,橘子味的,“吃颗糖,脑子转得快。”

糖纸撕开的瞬间,甜香漫开来。林未含着糖,突然觉得那些因为紧张而绷紧的神经,都慢慢松了下来。

竞赛前三天,王老师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答辩。当评委老师问“文科生如何克服化学基础薄弱的劣势”时,林未深吸一口气,说出了准备已久的答案:“我用记历史年表的方法记反应方程式,用分析散文结构的思路拆解实验步骤。比如乙酸乙酯的合成,我会把它当成‘原料(反应物)从产地(反应容器)出发,经过运输(反应条件),最终到达市场(产物)’的过程。”

台下传来低低的笑声,却没人再像以前那样嘲讽。王老师点了点头:“很有想法。记住,你的背景不是缺点,是特色。”

答辩结束后,沈砚在走廊里等她,手里拿着一本翻旧的《竞赛指南》。“刚才说得很好。” 他把书递给她,扉页上贴着张小小的便利贴,上面画着两个举着奖杯的小人,一个扎着马尾,一个短发,像极了他们俩。

林未的心跳漏了一拍,慌忙把书塞进包里,指尖却忍不住反复摩挲那页纸。

去省城参赛的那天,天刚蒙蒙亮。沈砚背着两个巨大的实验包,里面装着他们反复调试过的试剂和备用仪器,包带在他肩上勒出淡淡的红痕。林未想帮他分担,他却把最轻的一个手提袋塞给她:“这里面是证件和准考证,你拿稳就行。”

高铁上,林未靠着窗户打盹,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沈砚的外套,带着淡淡的皂角香。他正低头看竞赛资料,晨光透过车窗落在他的睫毛上,投下浅浅的阴影。她突然想起张琪搬走前说的话:“沈砚看你的眼神,不一样。” 那时她只当是挑拨,现在却觉得心跳像脱缰的野马。

竞赛现场在省科技馆的实验室。当裁判宣布“实验题目: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合成及产物分析”时,林未和沈砚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这正是他们准备了三个月的课题。

实验进行到一半,林未在测产物纯度时,发现气相色谱仪的基线不稳。她心里一紧,刚要叫沈砚,就看见他已经站在仪器旁,手里拿着校准证书:“昨天检查时发现载气压力有点波动,我带了备用的减压阀。”

他总能提前想到她没想到的事。林未看着他熟练地更换减压阀,突然觉得,无论结果如何,能和他一起站在这里,就已经是奇迹了。

最后十分钟,他们需要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报告。林未负责计算产率,沈砚负责绘制红外光谱图。当她写下“73.2%”这个数字时,沈砚突然说:“比我们最好的一次预实验还高1.7%。”

林未抬头,撞进他含笑的眼睛里。那里面映着实验室的灯光,也映着她的影子,像盛着一整个夏天的星光。

答辩环节,有评委问:“你们的实验创新点在哪里?”

沈砚看了林未一眼,示意她回答。林未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他们反复打磨过的答案:“我们不仅用离子液体替代了传统催化剂,还结合文科的文献分析方法,梳理了近十年的同类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在酯类合成中的应用潜力被低估了……”

她的声音很稳,目光扫过台下时,看到王老师正朝她点头,眼里满是欣慰。

宣布成绩的那天,阳光格外刺眼。当主持人念出“一等奖:江城职业技术学院,沈砚、林未”时,林未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沈砚比她先反应过来,他转过身,用力抱了她一下,很轻,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

“我们做到了。” 他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

台下的掌声里,林未看到张琪站在角落,朝她举了举杯,脸上带着释然的笑。

回去的高铁上,林未靠在窗边,看着窗外倒退的风景,突然想起刚入学时那个手足无措的自己。那时的她以为,专科三年不过是混日子,却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良师益友,找到热爱的方向,甚至……悄悄动了心。

“这个给你。” 沈砚突然递过来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是枚银色的书签,上面刻着小小的化学结构式,仔细一看,竟是“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旁边还刻着一行小字:“2019.6.15,省赛一等奖”。

“我爸是银匠,让他打的。” 沈砚的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算是……庆祝我们获奖。”

林未捏着书签,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心里却暖得像揣了个小太阳。她突然想起那天在图书馆,他在居里夫人的笔记旁写的话——“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原来,他不仅是她的“化学翻译官”,还是那个陪她一起制造时机的人。

回到学校时,夜色已经浓了。他们并肩走在香樟树下,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几乎要重叠在一起。

“专升本的免试资格……” 林未犹豫着开口,“你打算报哪所学校?”

“省大。” 沈砚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你呢?”

“我也想报省大。” 林未的声音很轻,却带着笃定。

沈砚笑了,眼里的星光比天上的还亮:“那我们继续做同学。”

“好。” 林未点点头,突然觉得,未来的路好像变得格外清晰。

她在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画下两个并肩站在领奖台上的小人,背景是省科技馆的穹顶,下面写着:

“夏天未完,征途待续。”

晚风拂过,香樟叶沙沙作响,像在为他们唱一首关于成长与约定的歌。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